用開水燙洗碗筷是否真消毒在外吃飯正確的消毒方法
admin
2021-08-17 07:02:32
0

身邊有不少朋友,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吃之前總喜歡用水燙一下碗筷,無論在大飯店還是在路邊大排檔,無論碗筷是剛洗好的還是消毒後封裝好的,總要這麼做,像是一種儀式。而燙碗筷用的水多是店家提供的茶水,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答案也出奇的一致:消個毒吃得放心。下麵和360常識網一起來看看。

用開水燙洗碗筷真能消毒嗎?在外面吃飯,這才是正確的消毒方法。這樣真能消毒嗎?我表示一萬分的懷疑,但也會不自覺得跟著他們做。

其實,飯前用開水燙碗筷,消毒的作用微乎其微。因為我們所說的細菌,專業術語叫微生物。大致可以為兩種:一種是不耐熱的,對溫度比較敏感,也就是說溫度稍高就能殺死它們;遺憾的是,大部分微生物都屬於第二種,比較耐熱。要想殺死它們,除了溫度要達到一定要求外,還需要持續一定的時間。

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它們在100攝氏度的條件下都會死亡。但有一些細菌如炭疽芽孢、蠟樣芽孢等則有較强的抵抗力,100攝氏度高溫下仍有可能存活。

此外,時間同溫度成反比,在1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可能1~3分鐘就能將它們殺死,但如果溫度低一些,需要的時間就會變長。溫度低到它們的耐受範圍內,則無論多久,都很難將它們殺死。

燙洗碗筷的時間一般較短,而且水溫多數情况下是低於100攝氏度的,所以並不能達到消毒的目的,頂多等於再洗一遍碗筷。

用開水燙洗碗筷真能消毒嗎?在外面吃飯,這才是正確的消毒方法

最後再教教大家,真正能給碗筷殺菌消毒的方法:

1、將餐具放到鍋裏,水燒開煮10分鐘左右,這樣就能有效的為餐具消毒。

2、使用高溫消毒櫃,這也是多數飯店採用的方法。原理很簡單,通過紅外線加熱溫度到120攝氏度,再持續10~15分鐘,絕大多數病毒和細菌就能被殺死了。

3、用醋將碗筷過濾一遍,因為醋的殺菌作用也是挺不錯的。

所以,外出吃飯是否要用開水再洗一遍餐具,純粹看個人習慣,從衛生角度,自然會乾淨一點,但差別並不大。

那日常生活中,在醫學上,消毒殺菌方法有三種:物理消毒、化學消毒和生物消毒。

物理消毒

就像我們上面說的高溫消毒法,主要是以殺滅微生物為主要目的熱處理形式。

適用於:我們日常的餐具、金屬、玻璃製品等耐熱、耐濕的物品。

如何進行物理消毒呢?(針對我們的餐具就可採用以下管道)

蒸汽消毒

用鍋將水燒開後,放入支架將碗倒扣在支架上,蒸汽蒸5~10分鐘即可。

開水燙煮

用鍋將水燒開煮沸,將餐具放入沸水中,燙煮3~5分鐘即可。

注:木筷受熱會彎曲减短壽命,不適合用此法消毒。

微波爐消毒

將餐具放入微波爐中,調高火3分鐘左右即可。

注:要確保餐具是可以放入微波爐中的材質。

當然啦,如果我們去外面餐廳吃飯,物理消毒法就沒那麼好用了,畢竟商家做沒做我們都不知道,所以外出就餐要這樣做:

1、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

看塑膠封膜上是否印有生產廠家的明確資訊,如廠址、電話等;

看保質期,餐具消毒效果一般在兩天左右,所以塑膠封膜上應印有出廠日期和保質期兩天的字樣;

拆開封膜後,聞聞餐具內是否殘存清潔劑的味道;

用手摸餐具表面,是否有殘留的水或油污。

2、使用消毒櫃裏的餐具

觀察是否通電,一般消毒櫃上方有三個指示燈,分別為“已消毒訓示”、“消毒訓示”和“電源訓示”,可以觀察指示燈是否亮起;

試探溫度,可以將手伸進消毒櫃,如果櫃內和櫃外的溫度並沒有明顯的區別,餐具溫度也只是常溫,很可能就是未消毒;

消毒後的餐具不應“濕漉漉”,在企業遵循正確操作規範(消毒時間、不重疊碗筷等)的情况下,餐具不存在濕的問題。

化學消毒

就是用消毒液等化學消毒藥物作用於微生物和病原體,使其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

適用於:我們的衣物,如內衣內褲等。(因為衣物材質很多種,用“開水燙”的物理消毒法,可能會使其變形、縮水。)

如何進行化學消毒呢?(針對我們的內衣褲就可採用以下方法)

健康人群:

在清洗內褲時,可額外添加一點(含有間二苯酚或複合漂白活化劑)的消毒液,並沖洗去除消毒劑殘留,最後進行晾曬或烘乾。

疑似患有泌尿生殖系統感染人群:

根據衣物特點選用高濃度的化學消毒劑(如含氯製劑、過氧乙酸、過氧化氫等),並沖洗去除消毒劑殘留,最後進行晾曬或烘乾。

當然啦,正常情况下,人體泌尿生殖系統常見菌群會保持合理水准,不一定非要用消毒液清洗。

只要內褲勤洗勤換,洗滌時選擇專用器皿,用清水手洗清潔,日常晾曬消毒即可。

生物消毒

主要是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殺滅或去除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適用於水、土壤和生物體表面消毒生物處理。因為我們日常利用率少,所以這裡就不贅述了~

總之呢,消毒方法千千萬萬,開水燙一燙最不可靠。下次就不必白費功夫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要错把肠癌当消化不好,身体出...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科普 | 结直肠息肉到底是什么... 科普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升,肠镜逐渐成为人们常规的体检项目,不少人在肠镜检查时发现了息肉。那么息肉...
西安甲康甲状腺研究院:发现有甲... 人体的内分泌器官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就属甲状腺了。甲状腺对机体的代谢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患...
台媒:台北地检署抗告成功,柯文... 【环球网报道】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涉台北京华城案和政治献金案遭羁押近4个月,12月27日,柯文哲以...
流感后头晕,出现“新毒株”?回...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支原体病毒、合胞病毒等仍居高位,同时流...
包皮整形术:让你重拾自信与健康... 包皮整形术究竟是什么?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包皮整形术,这是泌尿外科和男科学...
你知道吗?女性常忽视的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厚,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个问题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有这么多的女性朋友都不知道这...
男性晨起后,别做这4件事,比喝... 老刘见多了因为生活习惯不注意而损害健康的案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男性朋友们早晨起床之后有哪四件事情最...
高胆固醇患者不能吃腊肉?医生告...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原创 自... 导读:自带“青霉素”的4种菜,建议大家:天冷要常吃,增强免疫少生病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
肺鳞癌局部转移后还能进行手术吗... 肺鳞癌,作为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往往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当肺鳞...
原创 它... 标题:它才是真正的“五谷之王”,调节血糖、助睡眠,这种做法最养人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
儿童扁桃体肥大,该不该割?看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扁桃体肥大是父母们常常面临的医学问题。这一现象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构成威胁,更可能影...
原创 夫...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然而,在...
糖尿病早餐就吃它,有营养含糖少... 一天3顿饭,缺一顿都不行,但有一顿饭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吃的,不但要吃,而且...
原创 他... “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佛系少女》 在当今社会,减肥一直是人们口中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对...
高血压患者夜晚有3大表现,高度...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河南省宫内疾病与生育力保护研讨...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郭晨欣 12月28日,由河南省医学装备学会主办的河南省宫内疾病与生育力保护研讨...
柿子是胃病“加速器”?提醒:这...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日本流感患者激增,东京等地陷入... 日本媒体当地时间12月27日报道,日本近期流感患者激增,首都东京等36个一级行政区相关指标超过警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