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普通家庭的一日三餐,看完後明白:日本為啥"沒"胖子。前段時間跟朋友聊天,她跟有一個妹妹在日本留學,發現日本人都蠻瘦的,很難在大街上看到胖子,我當時不信,還特意查了些資料,在《2009年世界衛生統計》中顯示,日本不僅是肥胖率最低的國家,平均壽命也位居世界第一,這真的讓我對這個國家徹底改觀了。
我想壽命長可能跟環境有關係,但影響肥胖率高低的因素多半是飲食吧,日本素以健康著稱,科學的飲食結構,良好的飲食習慣也許就是日本人肥胖率低的原因,為此,特意拜託朋友向留學日本的妹妹請教,日本普通家庭的一日三餐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看完之後確實明白了,這麼吃我也胖不了。
日本傳統的早餐出現率最高的就是納豆,這種黏糊糊的豆子相信很多人都吃不慣,但在日本卻特別受歡迎。日本傳統早餐經常拿納豆來拌白米飯,再配上小銀魚和香腸,同時搭配一碗鮮香的味增湯,看上去也是一頓不錯的早餐。
納豆是日本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雖然看上去毫不起眼,經常用做配菜食用,但納豆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腸道乳酸菌等,綜合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日本民間有句"納豆時節不尋醫"的諺語,可見它在日本飲食中的地位。
日本的午餐相較於早餐來說要豐富的多,不僅有主食,配菜,湯品,還有水果和小點心,種類豐富,營養也均衡。
日本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帶便當的習慣,媽媽早上起來會為孩子和丈夫準備中午的便當,米飯,雞蛋,蔬菜,搭配魚肉或咖喱,還有各種各樣的素湯,辛勤的日本主婦們不僅會注意營養的搭配,還用心的做到了顏色和形狀的搭配。
日本的晚餐可以說是一日三餐中最豐盛的一餐,不僅有各種各樣的魚類,烤魚,煎魚,燉魚等等,有時還會做咖喱,生煎,壽司等料理,蔬菜沙律,水果拼盤和湯品也是變著法做,但始終會出現在餐桌上,結束了一天疲憊的人們在晚飯結束後還回來上一杯冰鎮啤酒,舒爽愜意,看的小小都饞了。
在看了日本普通家庭的一日三餐後,小小發現日本的飲食有以下5個特點:
1、飲食偏清淡。基本上沒有重油鹽的菜品,一般用調味料為醬油,味噌和芥末,熱量都偏低,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的原味,清淡不油膩。
2、烹飪管道更健康。日本飲食的烹飪管道更簡單,多用蒸煮,或者直接生吃,减少了過多油脂的攝入。
3、食材以魚類和蔬菜為主。日本是"食魚民族",比起猪肉牛肉,它們更愛吃魚肉,而魚肉是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優質來源,脂肪含量低,所以吃再多也不會擔心長胖。
4、每頓菜肴品種多,數量少。日本的餐桌上會經常看到一個個的小碟子,用來裝蔬菜,豆類,水果,主食,湯品等等,這樣每頓飯都能攝入多種營養成分,吃的也不會過飽。
5、自帶便當。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我自己包括身邊的朋友,在工作比較忙的時候,或者不想做飯的時候已經習慣了點外賣,或者直接在外面的餐館吃飯,雖然好吃,但這樣就會攝入過多的油脂和熱量,控制不好就很容易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