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知道,"肝"這個器官是身體的生化工廠,幾乎所有的身體新陳代謝,絕大部分都需要肝的參與。
囙此,它要是有什麼不好了,身體能健康嗎?能不生病嗎?
實際上,傳統養生也對養肝非常重視,素有春養肝、人臥則血歸於肝等說法。
我們每年都最期待春天的到來,每天也必須要睡覺。由此可見養肝的做法,實際已經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裏了。
但可惜的,即使人們對它如此呵護,但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的肝多少有點問題。甚至很多肝病一發現就是中晚期,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肝上很少有痛覺神經食物緣故。
我們的皮膚被毛草割一下就會覺得非常痛,於是立刻就能發現。
而肝很少痛覺神經的話,即使受到什麼"打擊"、有什麼不好了,一般都會"能忍則忍",所以它又被稱為"啞巴器官"。
囙此,現代科學認為,養肝重在早發現。那麼,如何及早發現肝的變化呢?
其實,肝要是有什麼不好了,身體會有一些看上去不大相關的"提示"。只要我們知道它們和肝之間的聯系,當然就能輕鬆掌握肝的實際情況了:
首先,身體會發出"三黑"的訊號:
1、臉黑:
這個臉黑可不是皮膚黑,而是一種晦暗的黑,或者說是一種沒有生氣的黑。由於肝血不足,失於濡養所致。現代科學則認為,這是和體內代謝垃圾堆積有莫大關係。
2、甲黑:
這個甲指的是手指甲或者脚趾甲。中醫認為,肝主筋其華在爪。如果發現自己的指甲莫名其妙地發黑,呈現一種青黑之色,也要警惕肝是不是有什麼不好了。
3、眼黑: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也有"目得肝血而能視"的說法。囙此,肝要是有什麼不好了,黑眼圈、熊猫眼之類的就會非常明顯。
其次,身體還會有"三黃"的表現:
1、膚黃:
我們華夏人都是"黃皮膚",但如果發現皮膚帶有明顯黃色,甚至就像橘子成熟時的顏色,那就要當心是不是肝有問題了。比如中醫所說的肝膽濕熱、寒濕瘀滯之證,常會出現皮膚黃染。
2、尿黃:
尿液的正常顏色應該是清澈的,最多也就有點淡黃色。如果發現尿液像濃茶樣黃,也要當心肝是不是出問題了。
3、眼黃:
肝開竅於雙目,正常人的眼睛白眼珠清澈沒有血絲,黑眼珠也是炯炯有神而明亮的,如果發現眼睛發黃,大多也是肝有什麼不好所致。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經常關注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上述三黑三黃,大多時候都不是很明顯,同時也沒有什麼痛楚之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唯有早點發現、早點調理,才能將肝養得棒棒的。
那麼,如何養肝呢?
想要養肝護肝,如下三件事需要堅持做好:
1、睡眠養肝:
人臥則血歸於肝,規律充足的睡眠,能保證肝血得到充分的濡養,身體才能獲得更全面的滋養。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少於七小時,最好晚上11點前能入睡,中午還可以小睡個午覺。
2、養心保肝:
肝主情志疏泄,其本性是喜歡暢達而害怕抑鬱。
囙此,保持心理情緒的穩定,大度平和而不鬱鬱寡歡,這樣就更利於肝氣的調達,起到養肝的目的。
3、按摩養肝:
經絡穴位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預防為主"的方面,經絡穴位按摩養肝,更顯便捷適用。
可以經常揉按一下內踝附近的中封、三陰交,以及大脚趾根的大敦穴、腳背的太沖穴等等。能促進肝經氣血流通,從而養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