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十幾年過去,那個“電擊”網癮少年的楊永信,如今過得怎麼樣?
admin
2021-09-03 18:16:03
0

原標題:十幾年過去,那個"電擊"網癮少年的楊永信,如今過得怎麼樣?

如果將你送進精神病院

你要怎麼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1973年

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論文

提出一個概念:

只要一個人被認定有精神疾病

他的一切行為都會被視為反常

2006年

也有一群孩子

在山東臨沂第四人民醫院的網戒中心

極力地證明自己"沒病"

不需要治療

他們聲嘶力竭地哭喊、求助

然而這些聲音

最後只會淹沒在楊永信那個

地獄般的"13號室"裏

一個偽命題:該如何證明自己"沒病"?

被父母騙進網戒中心之前

18歲的阿生(化名)正經營著一家網店

每月幾萬塊的收入背後

是他日復一日在電腦前辛苦耕耘的結果

然而

在那個網絡被妖魔化的時代

阿生的行為被父母認為是

"遊手好閒""上網成癮""離經叛道"

某天上午

正在房間熟睡的阿生被父母喊醒

以"臨沂的一個親戚重病,要去見最後一面"為由

被帶到了大名鼎鼎的臨沂四院

進入醫院後

阿生察覺到了不對勁

明明是去探望親戚

病房裏卻沒一個人認識

突然,父母轉身走出病房,關上了門

看著滿牆都是網路成癮的海報

阿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他轉身想逃

卻被周圍的人一把按住

此時,門外走進來一個

穿著白大褂的醫生

他被眾人簇擁並親切地喊著"楊叔"

旁邊的人隨即開始動手

他們先用束縛精神病人的寬布帶綁住阿生

再將兩個電棒按在其太陽穴上

不斷用電擊刺激他

起初阿生還能咬牙不發出聲音

但隨"楊叔"加大電量

他開始有些頂不住了

腦子裏好像有無數只蟲子在爬

在他的大腦裏不停地攪動

見他還不肯認錯

楊叔授意助手用針去刺他的手指

由於刺得太深

後來拔出來時足足花了五分鐘

而這期間,"楊叔"嘴裡還不停念叨著:

這才只是20秒,整個療程有3200秒

你要是不承認錯誤,我們就繼續

就像是砧板上的活魚

原本叫嚷著"放我走""讓我出去"的阿生

被電擊和針刺折磨得老實了下來

他乖乖地向面前這個"楊叔"懇求道

"我錯了"、"放過我吧"

……

電療本無害,卻被楊永信帶偏

電療最早被使用在醫學領域

可以追溯到西元45年

當時的醫生用電鰻魚尾

放在病人頭部來治療頭痛

到18世紀初

一比特法國醫生成功用電療治癒了

"視覺神經損傷後導致失明"患者

電療才正式進入精神治療領域

但由於當時科技發展限制

難以量測準確的電量

電療在醫學史上銷聲匿跡了許久

直到1935年

義大利一名醫生發明了痙攣療法

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和癲癇

電療才再次被廣泛使用起來

迄今為止

電療已經被用於治療神經肌肉疾病

如損傷、炎症等

以及高血壓早期、更年期症候羣

可就是這麼一把精神治療領域的"手術刀"

卻成了楊永信手中的"兇器"

他不但沒有正確利用電療

反而用它來折磨人

讓人產生劇烈疼痛

從而樹立起自己在13號室的"威信"

阿生"電療"使用的是

DX-ⅡA型電休克治療儀器

原本用於治療狂躁型精神病人

通過電流刺激腦部

讓病人清醒、鎮定

但對正常青少年來說

這種儀器很容易造成認知損傷

從而引起記憶力下降、抑鬱症

嚴重還會癲癇、休克

地獄般的13號室,只有精神控制

在13號室

"網癮"其實只是一個幌子

實現精神控制才是真的

這裡患者的年齡範圍從10歲到80歲

有鬧離婚被送進來的孕婦

也有性侵後被父母嫌弃的少女

還有婆媳衝突中被送來"教育"的老人

但他們都有一個身份

——楊醫生的病人

內部都稱為"盟友"

他們在這裡學習著

同一套"生存法則"

——聽話

13號室還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

比如

一旦違反規則

都要被拉去13號室

再次接受治療

所有的盟友

都為了生存,為了不被電

而扮演著那個聽話的人

13號室已經不是單純的"網癮治療室"

更像是一個魔鬼"集中營"

十幾年過去,楊永信還升職了?

2008年7月

中央電視臺製作的《戰網魔》

讓全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大量認為孩子有"網癮"的家長

都將孩子送到了楊永信的"網戒中心"

當時的治療費用是每月6000元

一個療程4個月

而送來治療的"網癮少年"

前前後後多達6000多名

也就是說,依靠網癮治療

楊永信就為醫院斂財近千萬

而隨著"網戒中心"越來越出名

各地跟風效仿的"戒網癮機构"越來越多

悲劇一起又一起

此起彼伏的惡性事件

終於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2009年,衛生部緊急出臺政策

叫停"電擊治網癮"

"楊永信們"好像就此銷聲匿跡了?

顯然並沒有

曾經那個邪教般的帶頭人楊永信

還在不斷發表論文,宣揚他的做法

2018年11月

科研學術微博@博士圈在微博披露

楊永信發表了幾篇與網路成癮的英文期刊

此外,在國內論文網站上

楊永信也以"網路成癮患者"為主題發表了

9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

就在今年

有豆瓣網友爆料

楊永信作為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

出現在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大會上

在此期間

他還主持了精神科培訓開班儀式

很多人心裡都有這樣的疑問

楊永信為什麼不會被判刑?

是法律不够完善?

還是網絡上曝光的東西存在誇大或者不實?

亦或是他背景通天呢?

一比特曾經"進去"過的人給出了答案

(家長對楊永信的聲援,圖源網絡)

也就是說,這個「電擊叫獸」

巧妙地利用了人性和法律的漏洞

躲開了牢獄之災

社會輿論和羣衆抨擊

確實會讓楊永信不再那麼高調

但那麼多個網戒中心

不斷被複製、不斷地作惡

才是孩子們真正的心魔

九叔希望

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正常的教育

每個家長能够尊重孩子的人格

這並非魔幻的現實主義

而是所謂的不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手下厨房都该学会这道土豆烧排... 对于初入厨房的新手而言,掌握一道既简单又美味,还能让家人赞不绝口的菜肴,无疑是开启烹饪之旅的最佳钥匙...
原创 烤... 上周心血来潮想做手作面包,照着食谱揉了半小时面团,看着它圆滚滚的像个小枕头,直接塞进预热好的烤箱——...
原创 藕... 谁说莲藕只能炖汤?这个搭配爽口到连盘子都想舔干净! 上周表弟来家里吃饭,看见我在切藕片直撇嘴:"又是...
原创 凉... 昨天家里来客人,我随手拌了盘黄瓜,邻居阿姨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这黄瓜怎么这么脆?比饭店的还好吃!"...
原创 预... [浮云]预制菜吵的不可开交,西贝的客流量也在飞速的掉,十一推出的降价和百元代金券也没能力挽狂澜,反而...
原创 上... 斑马消费 杨伟 持续多年的“贵酒”争夺战,终于在最近迎来了一锤定音。经江苏高院终审判决,上海贵酒无法...
青菜超好吃的做法,营养鲜香又下... 青菜,这个餐桌上最不起眼的角色,往往被我们随意翻炒几下就端上桌。但您知道吗?只要掌握几个小技巧,普通...
【舌尖吕梁】汾阳特色美食——汾... 汾阳月饼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 它区别于汾阳以外的任何一种月饼。 汾阳月饼 个大、皮厚、馅薄, ...
原创 刀... 乌鲁木齐的秋夜被刀郎充满磁性的嗓音彻底点燃!10月4日晚,数万人的体育场座无虚席,而场外的场景更令人...
2025今日最新早上好问候祝福... 1、有一种朋友,素未谋面,却如知己,有一种感情,相隔千里,却融入心里,一些人,不在生活里,却在生命里...
原创 老... 寒露一到,是不是感觉嗓子干痒,皮肤紧绷,早上起床喉咙里跟塞了团棉花似的!浑身不得劲? 别急、别急!老...
原创 厨... 标题:厨房小白一看就会,快过年了,回家做给家人吃吧 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新年里,家的味道总是最让人怀念...
原创 桃... 在春意盎然的桃花盛开之际,爱情如同那绚烂的花朵,悄然绽放,温柔地敲响了每个人的心门。今天,让我们以一...
原创 去... 标题:去吃自助餐按这个顺序吃,老板一旁都心疼哭了,试了几十次都管用。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美食总是...
早市也浪漫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何小雯 昆明以市场的热闹烟火气迎接每一个秋晨。晨风是凉...
早茶,也要“立法”了? 广州,要为早茶“立法”了。 最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官网公布了《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草案修改稿·征...
原创 未... 在探索未来半年中,哪些生肖将沐浴财神的眷顾,喜事连连,好运不断时,我们不得不提及那些拥有独特魅力和积...
原创 交... 首先,沟通是维系爱情的关键。在吴尊的生活中,他与妻子和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从未间断。他们通过坦诚的对话来...
原创 二... 在爱情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惑。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段关于二婚的故事,它让我深刻地认...
在家搞定干锅牛蛙:3步解锁香辣... 周末逛菜市场,瞥见水产摊水箱里蹦跶的牛蛙,突然就馋那口干锅的香辣——外皮带着焦香,蒜瓣肉咬开满是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