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範疇中,肝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肝臟主疏瀉,主藏血,主調節。並且自身的生命力頑強,很難被病症完全擊垮。但相對的,這也意味著肝臟的潜藏隱患可能也會很多,久而久之,肝氣折損,肝虛的症狀也會隨之而來。
對於一部分稍微瞭解養生的朋友來說,肝臟是最大的藏血器官,囙此,想要補養肝虛,就要多吃例如猪肝,紅棗之類補充氣血的食物,血液供給充足,肝臟藏血功能得到改善,肝虛的症狀也會恢復。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01
肝虛就一定要補血嗎?
並不是這樣。
文章開頭我們有提到過,肝臟的功能,涵蓋藏血,毒素代謝,脂肪吸收代謝等。
由此可見,如果肝臟出現虛弱,那必定是其中一種功能出現虧損,繼而影響到了肝氣,引發肝虛。血氣不足,只能說明肝臟藏血功能方面出現問題,並不能含鈣所有的肝虛症狀。
中醫典籍《臨證指南醫案-肝風》也就相關的記載:"故肝為風木之髒,因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昇,全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簡單來說就是,肝虛症狀的確有一部分,是因為肝臟氣血不足,晃動肝氣所致,囙此稱為肝血虛。
但同樣也有一部分,因為腎臟水利運轉出現問題,繼而導致肝臟內儲存的津液虧損,陰氣下降,繼而出現肝陰虛的情况。肝虛一直以來,都應該以這主要的兩大類劃分。自然對於補充肝虛症狀的態度上,也要分別針對而治理。
綜上所述,雖然肝臟日常運轉受到的勞損比較嚴重,也的確容易出現虛弱迹象。但是肝虛,並不一定就是肝血虛,也並不一定依靠補血的手段就能痊癒。肝血虛和肝陰虛,大家需要適當瞭解其代表性症狀,並且採取合適的手段進行養生治療才可。
02
肝虛辨證而得肝陰虛,肝血虛代表性症狀有哪些,如何分辨?
首先是肝血虛:這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肝虛症狀了。顧名思義,因為身體血氣分泌不足,作為身體最急需儲存血氣的器官,肝臟必會首先受到影響。長期獲得的血氣不足以滋養血液迴圈,肝臟虧損,繼而形成了肝血虛。
囙此,肝血虛的症狀,大多也可氣血不足,虧中缺陽的症狀類似。例如嘴唇發白,容易虛弱,情緒异常,四肢無力等,都有可能是肝血虛存在的症狀。
順帶一提,肝血虛的代表性人群,即是經期剛過的女性。囙此經期的緣故,此時的女性氣血會因為激素的導向大量虧損。繼而引發氣血不足的症狀。體內氣血不足,肝臟血液供應缺乏。長此以往,肝血虛的情况也會出現。囙此,尤其是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平時一定要做好對氣血的補充,達到滋養肝臟的標準,才能更進一步預防肝血虛的出現。
其次是肝陰虛:肝陰虛的症狀,其實和身體水液的虧損有關,我們通過飲食,喝水等管道補充的水分,經過脾臟的轉化,都會形成各個身體器官運行所需要的陰液。
如果因為一些疾病症狀或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肝臟內的陰液虧損,肝臟代謝功能運轉不暢,即為所謂的肝陰虛。
肝陰虛的具體症狀:煩躁易怒,面色潮紅,脅肋灼痛,心中煩熱,口幹咽燥,盜汗潮熱等有相關症狀且存在肝虛情况的朋友,可以根據類似情况,初步推斷是否存在肝陰虛的症狀,採取相應措施。
不僅如此,我們知道,身體水利的轉化,是由脾臟部位完成的,如果肝陰虛的症狀持續調養不利,且頻繁出現,可以適當考慮是否因為脾虛,導致水利運轉失衡,繼而肝陰液供應不足所導致的肝陰虛症狀。選擇例如白術,黃芪,茯苓等中藥,進行脾臟的祛濕利水的疏導調養,也是一種必要的解決方法。
綜上所述,肝血虛的主要症狀有:嘴唇發白,容易虛弱,情緒异常,四肢無力等;
肝陰虛的主要症狀有:煩躁易怒,面色潮紅,脅肋灼痛,心中煩熱,口幹咽燥,盜汗潮熱等。兩種一個呈身體偏寒,虧氣缺陽。一個呈氣血鬱結,濕氣飽脹。兩者屬於截然相反的症狀。非常利於肝虛的朋友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