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多久不排便?三天?五天?還是10天?一名英國毒販為了逃避懲罰,居然强行憋便47天,打破了記錄。
人體藏毒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這名毒販將毒品包好吞入腹中進行運輸。被警方拘留之後,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極大地限制了自己的食物攝入量,死也不願拉屎,足足憋了47天。
最終,為了不鬧出人命,警方只好將他釋放,讓他去就醫。
一、便意是生理反應,人們是如何憋便的?
憋便,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有的時候,便意上來了,但是沒時間去拉,只能憋著,滋味很酸爽。憋著憋著,便意好像消失了,那麼便便去哪裡了呢?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從進食到排便的過程。
進食之後,食物會經過胃管,進入胃部待幾個小時,變成食糜,然後進入十二指腸和小腸,等到進一步吸收。其餘無法被吸收的食物殘渣,就會進入大腸,變成大便,等待被排出。
由於容量有限,當大便存儲到一定閾值的時候,直腸壁上的感覺神經纖維就會受到刺激,發出衝動到脊髓骶段排便低級中樞,接著傳到大腦高級中樞,促使便意的產生。
當產生便意的時候,如果不方便排便,大腦就會抑制脊髓腰骶段排便中樞,使肛門內括約肌和提肛肌肉收縮,暫時抑制便意。
所以憋回去的屎,並沒有消失,而是返回到直腸繼續儲存。而下一次的便意什麼時候來,就只能等待直腸積累更多的便便了。
二、憋便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危害?
那些被憋回去的大便,會在人體發生這個過程:從直腸返回結腸,當大便到達結腸的時候,水分會被重新吸收,最終變得又硬又幹,容易導致便秘。
如果長期憋便,就會使腸道蠕動迴響遲鈍,造成頑固性便秘。此外,憋便還有以下危害:
憋便之後,重新回到結腸的大便變得又幹又硬,需要用力才能排出。但是,當用力排便的時候,肛周的靜脈充血擴張、肛墊肥大,大便更容易在結腸內形成硬塊,甚至導致巨結腸,引發一系列併發症。
大便不及時排出,在體內停留的時間過長,氨、硫化氫等有毒物質,以及大腸桿菌、破傷風桿菌、螺旋體和真菌等微生物就會被腸道吸收,新增癌症風險。
憋便會新增排便難度,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會因為突然新增的腹壓和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源性暈厥,引發生命危險。
三、3天1次大便和1天3次大便,哪個比較健康?
那麼,怎樣排便才是健康的做法呢?從排便頻率來看,不同的人的排便次數是不一樣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初俊指出,正常情况下,每天排便1次最理想,但是由於生活習慣等原因,不可能每個人都實現,每天排便3次到每週3次都屬於正常範圍。
有的人3天排便一次,有的人一天排便3次,哪種情况比較健康呢?
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博士丁曙晴表示,如果沒有出現排便不適,3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秘,一天排便3次不算腹瀉。
最後,提醒大家,大腸癌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排便异常,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需要引起重視:
1、排便習慣改變,具體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或减少,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2、出現膿血便,伴隨排不盡的感覺,而且持續或反復出現。
3、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或者有槽溝。
4、出現持續性的下腹部隱痛或腹脹,或者腹部出現腫塊。
5、食欲下降、體重減輕、渾身乏力等。
所以,人有三急,出現便意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排便,不要憋著。同理,尿、屁也不要憋,一兩次可以理解,不要憋著憋著成了習慣,否則會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
參考資料:
[1]《一直憋屎會怎麼樣?丨蝌學問答》.蝌蚪五線譜. 2021-03-04
[2]《嚇人!憋大便不僅有致癌風險,還會…看完再也不敢憋了》.科普中國. 2020-10-02
[3]《一天排便幾次最正常?專家帶你"看便識病"》.新浪.2015-05-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