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吳先生自己創辦了一家公司,五年前體檢時查出乙肝,當時正是公司業務繁忙的時候,有時會忘記複查,心想著身體感覺良好,肝功能正常,應該不礙事,最近一次複查還是一年前,顯示肝功能正常。
前段時間,吳先生出現消化不良、厭油、乏力的症狀,每天提不起勁,持續了半個月不見好,於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做了肝功能、乙肝五項、B超、甲胎蛋白、CT等多項檢查,居然發現腫瘤的踪影,內心後悔不已。
為什麼肝功能正常,不久後卻查出肝癌?
大家應該走出一個誤區,肝功能正常≠肝臟正常。平時體檢查的肝功能一般是反映肝細胞的健康狀況,有沒有壞死或炎症,炎症消了就查不出問題。有的患者患有肝硬化,依然能吃能喝,身體沒有病痛,以為很健康,查了肝功能也是正常的,殊不知肝臟上很有可能有腫瘤。
因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代償能力强大,哪怕只剩下三分之一也能運轉,都可能查不出异常。所以有的人就認為萬事大吉了,完全放心了,疏忽了做其他檢查,最後導致肝臟癌變。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肝功能檢查是基礎檢查,可以看出肝臟是否健康,有沒有壞死或炎症,不需要進一步檢查。但是對於肝病患者來說,除了檢查肝功能,還應該檢查其他項目,整體進行評估。
比如說肝臟B超,它可以清楚地看到肝臟的情况,瞭解是否有脂肪肝,是否有腹水,是否有囊腫。但是它也有一個缺點,如果腫瘤很小是無法查出的。所以還要檢查甲胎蛋白,正常成年人體內甲胎蛋白含量很低,但是如果肝臟有癌,它的水准就會升高,可以作為初期篩查癌症的手段。
同時還要檢查乙肝五項、乙肝病毒定量、CT。前兩項是肝病患者必查,可以知道現時病毒的複製能力和傳染性高低,而CT一般用於B超之後,在B超發現异常情况後用CT進一步診斷,隨後根據結果確診。
在具體進行檢查前,大家也可以從平時的症狀中發現癌症的訊號
常見的現象有皮膚發黃,甚至連鞏膜都變黃,這是因為肝功能降低後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皮膚暗黃、鞏膜發黃要引起重視。
皮下有淤點,牙齦頻繁出血,癌細胞在體內擴散後,肝臟的凝血功能變差,皮膚經常有淤血,不容易止血,如果身體上有异常出血症狀,要及時檢查。
消化不良,體重下降,肝臟癌變後消化能力减弱,吃飯沒有胃口,營養吸收不好,在沒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體重下降快,這時就要提高警惕。
最後一個就是肝區疼痛,右上腹隱隱作痛,平躺後可以在腹部摸到异常腫塊,經常突發疼痛,這也是肝癌的訊號之一。
肝病患者平時不可忽視複查,不僅查肝功能,其他項目也要查,要明白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臟正常,以免錯失治療時期,發展到無可挽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