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新發數457萬例,占全球的23.7%,足足是第二名美國(228)的兩倍,第三名印度(132萬)的3倍多。
與此同時,我國癌症死亡數達到300萬例,占全球的30%,印度和美國分列二、三名,分別是85萬例和61萬例,加起來不到150萬。
我國的癌症現狀不容客觀,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十年來呈上升趨勢,癌症負擔日益沉重,嚴重威脅居民健康。
一、"吃"出來的癌症
2020年,中國的癌症類型發病數排名為:肺癌82萬,結直腸癌56萬,胃癌48,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宮頸癌位居第4~10名,這10種癌症占總發病數的78%。
其中,消化道相關腫瘤高達5種: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胰腺癌。不僅如此,多項研究表明,飲食還會影響多種癌症。
乳腺癌:新增蔬菜攝入量能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風險,而新增膳食纖維攝入量可降低乳腺癌總體風險;
肺癌:大量吸烟會新增肺癌風險,其中攝入蔬果較多的人,風險較低;
結直腸癌:肉類攝入過量,結直腸癌風險會新增;維他命、礦物質、纖維素和抗氧化劑豐富的食物,益於預防結直腸癌;
肝癌:飲酒是肝癌的主要飲食因素,經常吃發黴食物會新增肝癌風險;
胃癌:長期食用高鹽或煙熏食物,新增胃癌風險;多吃蔬果,補充維生素A、E和硒,可能降低胃癌風險;
食道癌:吸烟、飲酒會新增食道癌風險,而多吃蔬果有助於預防。
二、遠離這些一級致癌物
致癌物是指會新增細胞基因突變幾率,繼而提升患癌風險的物質。它們源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誘發癌症的"元兇",也是癌變加速器。
1、黃麴黴素——黴變食物
黃麴黴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被認為是強效致癌物質,主要引起肝癌,也可誘發食道癌、乳腺癌、直腸癌等多種癌症。
米、豆類、花生、堅果等澱粉量含量高的食物在黴變時會產生黃麴黴素。此外,砧板、筷子、抹布等如果殘留食物殘渣和水分,也可產生黃麴黴素。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將花生、玉米、豆類等食物儲存在低溫乾燥的環境;餐具要注意衛生,保持乾燥,並定期更換;多攝入綠葉蔬菜,裡面的葉綠素能封锁黃麴黴素的吸收,降低風險。
2、亞硝酸鹽——醃制食物
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它與蛋白質反應後,可在體內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亞硝胺具有强烈肝毒性,誘發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肺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症。
亞硝酸鹽常作為防腐劑使用,在加工肉製品、醃制類食物中較為常見。而鹹菜、酸菜、泡菜等,在醃制的前20天,其亞硝酸鹽含量較高。另外,不潔的井水、變質蔬菜的亞硝酸鹽也較高。
建議平時少吃醃制食物,如果非要吃,那就多喝水、多吃蔬菜。另外,要限制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可抑制亞硝胺的合成。
3、苯並芘——燒烤、油炸食物
苯並芘屬於多環芳烴類物質,一種公認的强致癌物質。研究指出,食品的苯並芘達到一定劑量,就可能誘發肝癌和消化道腫瘤。
苯並芘常見於燒烤食物和煎炸食物,食品在煙熏和烘烤過程中會發生炭化現象,苯並芘顯著增加。而肉類、脂肪在高溫油炸時也會產生苯並芘,煎炸越久,含量越高。
囙此,建議少吃燒烤、薰制和煎炸食物,自製燒烤時,食物不與炭火靠太近,建議用錫紙包裹,燒焦的部分不要吃。煎炸食物時,儘量縮短時間。
4、檳榔
檳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與口腔癌密切相關。已有充分證據顯示,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這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
檳榔含有檳榔堿、檳榔次堿等多種化合物,能直接殺死細胞,導致炎症,不僅影響口腔健康,更會損傷食道、胃,新增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
建議愛吃檳榔的朋友,儘快戒掉。
5、烟酒
烟酒與癌症密切相關。香烟含有多種致癌物質,不僅會經過口腔或呼吸道,還會隨著血液迴圈至全身,損傷正常細胞,誘發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癌症。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經肝臟代謝成乙醛,而乙醛會新增DNA受損幾率,不僅損害腸胃健康,還會提高癌症風險,與肝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癌症息息相關。
囙此,建議烟民儘快戒烟,酒友儘量少喝酒。如果非要喝,盡可能選擇低度酒,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男性每天攝入酒精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每天攝入酒精不超過15克。
附:一級致癌物名單大全
世界衛生組織將致癌物分為四級,其中1類致癌物的危害最大。
1類致癌物是指對人體有明確致癌作用的物質,在動物實驗和人群流行病學調查都被證實。現時,已有120種物質被列為1級致癌物,具體名單如下: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而很多癌症跟飲食密切相關,囙此,飲食控制是預防癌症的重要方法。想要預防癌症,建議飲食要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果,戒烟戒酒,遠離致癌物。
參考資料:
[1]2020年全球癌症數據出爐:中國新發患者457萬例,這種癌發病率最高!.廣東衛生線上,2021-01-10
[2]吃出癌症?這些癌症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聯,果殼,2020-03-11
[3]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預防,遠離身邊這些致癌物,醫學界腫瘤頻道,2020-07-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