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的猪血旺尤為出名,又被叫做"毛血旺",麻辣鮮香,嫩如血脂,"毛"代表重慶方言"粗狂,馬虎",毛血旺不局限於猪血,可以是鴨血、羊血,牛血,配上輔菜毛肚豆芽;
這也是一道非常有"爭議"的川菜;畢竟它可是猪的"鮮血",喜歡的人,津津有味,不喜歡的人卻十分厭惡。
『①川渝的毛血旺|麻辣鮮香』
每次回老家,首當其衝,那就是上街先整兩碗毛血旺與白豆花,血旺裏的通紅辣椒和香菜蔥花點綴,豆花裏的清湯淡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於,嗯,不用說,兩碗大米飯是說什麼也跑不脫的。
四川的每個老師傅可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這招數堪比華山論劍。相同點以麻辣作為基礎,不同的做法是調料的配比;
成品毛血旺,湯汁紅亮,油而不渾,最後那點綴少許香菜蔥花也是神龍一筆,誘人的色澤,清香的韻味,瞬間勾得你食欲大振。
我們都知道,猪血對於接觸過粉塵的人特別好,比如老師、司機、幹建築工程的職業,可以起到裹塵清肺,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猪血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以色正新鮮、無夾雜猪毛等雜質、質地柔軟為最好。
『②毛血旺的故事』
毛血旺的起源來自重慶的碼頭文化,長江與嘉陵江匯合,形成天然港口。
成為長江上游的水路交通樞紐,所以江邊碼頭林立而起。來自全國不同民族、商賈移居於此,把各自的風俗飲食習慣也帶到重慶。
最初碼頭工人只是為了處理一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動物內臟,看見盆中凝固的鮮紅猪血,覺得扔了又覺得可惜,也一併煮熟,竟然味道還不錯。
『③外國也吃血製品』
一般市場上都是經過加工的"血豆腐",也是我們最理想的補血氣佳品。
日本、歐美等國的食品市場上,出現的以動物血液為原料,做出來的香腸、點心等,很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中國,人們喜歡用猪血、鴨血,製作成血豆腐,營養價值很高,也有"液體肉"之說。
『④市場上的商販』
在中國,猪血的營養及口感順滑,對於市場需求量來說非常的大,但是肉都不够賣,更別說血了,怎麼辦?
商家也是為了想些法子,能够滿足市場需求,絞盡腦汁,可謂是煞費苦心。
可以這樣猜猜,如果是真猪血,商販從屠宰場接滿再到市場售賣,當天就必須要賣完。
這買血的成本、運輸費、人工還是有點高,如果賣不完就得扔掉,還沒說血流到桶裏要凝固的部分算是損耗,搞不好就晃成血漿,根本沒人買。
常規的真猪血:①保存期很短,易細菌感染;②難運輸,脆弱易混爛;
所以新鮮猪血它的流動性範圍小,僅限於在當地附近售賣,甚至很多時候,屠宰場的新鮮血旺直接倒掉的,根本就沒製作成猪血。
『⑤血豆腐的形成』
為了迎合都市福斯口味與需求,很多人都不懂,認為猪血它就是軟嫩、堪比豆花還嫩;
①在猪血中多加了自來水,猪血和水的比例超過1:1-2.5以上,猪血自然就相當嫩滑,反之則老緊實。這算是良心真猪血。
②用少量的真猪血添加一些澱粉,鹽和添加劑,算得上是加工類的血製品,稱為"血豆腐";這樣的猪血更加的鮮嫩,成型後不宜碎,勁道有嚼頭,更容易長途運輸。
③使用"血粉"來勾兌調和,新增製作豆腐原漿的添加劑、水、凝固劑等。
④使用一種添加劑讓猪血膨脹增,一小盆可以多賣好多份;
總結:依照以上方法製作的猪血,不只是利於長途運輸,它的外表輕輕一搖,晃動自如,看起來細膩光滑,吃起來也是更加的滑嫩,且還沒有粗大氣孔的那種老柴口感。
人工製作的"假猪血"血豆腐,與原汁原味的猪血塊,相差不大,普通人也吃不出來。而血粉用量不大,主要是澱粉物質和食用凝固膠質,成本更低,價格才便宜,足以應對市場需求。
『⑥美食美佳客總結』
在農村殺豬,都會拿一個乾淨的鐵盆接住猪血,等待自然凝固,如果需要嫩滑,會適當加一點水和食用鹽。
切開後血塊有很大的氣孔,焯水後顏色會發黑,也比較容易鬆散。
如果是在農村市場,我們買回家,烹飪前最好焯水再做,這樣可以去腥臭除异味。
雖然我是很喜歡吃毛血旺,但是在瞭解到市場上的猪血製作,我都不會在去購買或者飯館吃了。
只有偶爾在農村看到有人殺豬,有了新鮮猪血我才會想方設法的去整點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