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非常6+1》、《焦點訪談》……這些央視節目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知識和歡樂,深受老百姓d喜愛。
然而這些年來,我們也常常聽到不幸的消息,多位央視主持人患癌離世,留下深深的遺憾。
2020年1月16日,趙忠祥因鱗狀細胞癌去世,享年78歲。
趙忠祥圖源網絡
2018年10月25日,< span style="font-size: 16px;">李咏因鼻咽癌去世,享年50歲。
李咏圖源網絡
2017年7月12日,肖曉琳因直腸癌去世,享年55歲。
肖曉琳圖源網絡
2015年11月18日,方靜因胃癌去世,享年45歲。
2013年7月3日,王歡因乳腺癌去世,享年42歲。
2009年6月5日,羅京因淋巴癌去世,享年49歲。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癌症如此可怕,即使是光鮮亮麗的主持人,被"萬病之王"盯上後也難以醫治。
一、身價過億,為何治不好一個癌?
據媒體報導,趙忠祥、李咏憑藉出色的主持和極高的知名度,幾十年來累積身價過億。患癌後,他們的治療也很高端,李咏還前往美國治療,但最終還是不幸離世。
有錢有名,為何還是治不好癌症?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發現癌症時已是晚期。癌症到了晚期,癌細胞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具有很强的突變和適應能力,在增殖過程中,癌細胞不斷發生變化,與原發部位的癌細胞差异很大,導致轉移後治療效果不佳。
臨床上,癌症可以分為0、I、II、III、IV期,不同分期的生存狀況不一樣。如果分期較早,癌症只是在局部生長,可以通過手術、放療和化療等手段清除。如果分期較晚,癌細胞擴散,就算原發病灶切了,其他部位的癌細胞也會捲土重來,生存率較低。
面對晚期癌症,高端醫療或許能提高生存率,但無法保證100%存活。
但話說回來,雖然癌症晚期很兇險,但不意味著要放弃治療。隨著醫療水准的提高,觀念的改變,我們對待晚期癌症不再是"一刀切"的態度,而是以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為首要目的。
從本質上來說,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只要科學系統地治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是有可能的。
二、習慣怎麼樣,癌症"看"得見
不光是央視主持人,還有很多企業老闆、歌手藝員也患癌了,他們可以有更好的體檢、治療條件,為什麼還是被癌症"盯"上了?也許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長期過度疲勞
主持人的工作强度很高,尤其是央視主持人,長期工作、過度疲勞很常見。
疲勞與癌症密切相關,從疲勞到癌症要經歷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當人長期處於慢性疲勞的狀態時,機體免疫力會下降,清除癌細胞的能力降低,與乳腺纖維瘤、子宮肌瘤、肝囊腫、甲狀腺瘤等疾病有關。
反過來,癌症也會導致渾身乏力,兩者相輔相成。
2、長期熬夜
你可能不知道,很多節目是在半夜錄製的,而這本來是睡眠時間,長期如此會破壞生物節律,影響機體的修復速度,新增患癌風險。
2019年,世衛組織將"夜班工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致癌物。今年3月,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長期夜班會破壞癌症相關基因的自然節律,損傷DNA,新增癌症風險。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熬夜會導致抑鬱症、糖尿病、肥胖等多種疾病。
3、不良飲食習慣
主持人的飲食很不規律,三餐不定,忙的時候饑一頓飽一頓,常常會忘記吃飯。不良飲食習慣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讓癌症有機可乘。
研究發現,約30%惡性腫瘤可歸因於不良飲食和營養攝入不均衡,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此外,由於工作環境的影響,主持人也需要應酬,難免接觸烟酒。烟酒早就被證實與多種癌症相關,烟酒不離手,會大大新增胃癌、結直腸癌、肺癌、食管癌等癌症的風險。
4、心理壓力大
主持人的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大,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久而久之,就讓癌症有機可乘。
三、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如何遠離癌症?
其實,防癌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遠離致癌因素+及時發現。致癌因素是老生常談了,這裡放一張錶,是中國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在《柳葉刀》上發佈的"中國癌症發病高危因素",給大家參攷。
圖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