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來不及吃,中午胡亂吃,晚餐吃外賣,熬夜加班再吃個燒烤……
工作忙時,飽一頓饑一頓,應酬要喝酒,壓力大就抽烟……
這是32歲的小張近年來的常態,身為工作狂的他剛被提升為部門經理,但他的胃早在幾年前已經開始默默反抗了。
先是每次吃完飯後,肚子脹,接著是反酸、噯氣,胃口變差,在公司體檢中也被診斷為慢性胃炎。這些年胃炎反復,小張一直沒放在心上,吃個藥忍一下就過去了。
直到最近,小張體重明顯減輕,腹痛的毛病發作頻繁,大便發黑,去醫院一查竟是最壞的結果——胃癌!
小張懊惱又困惑,這些年都有參加公司體檢,不是胃炎麼,怎麼就成胃癌了呢?
在我國,胃癌的發生率很高,但它所受到的重視卻遠遠不夠,早期胃癌的確診率不足10%,大多數胃癌確診的時候已經是進展期。
這主要是因為早期胃癌70%以上無明顯症狀,即使有相關症狀,也是類同於胃炎或胃潰瘍的症狀,包括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泛酸、噯氣、噁心、嘔吐、食欲減退、消化不良、黑便等。
這些症狀比較平常,就算發生了早期胃癌,絕大多數人也以為是胃炎,吃個藥就緩解了,患者誤以為治好了,就沒有進一步尋找病因,導致病情耽誤。
雖然胃炎不一定會演變成胃癌,但每個胃癌基本都是從胃炎開始。囙此,胃炎患者一定要重視身體的變化情况,千萬別大意。
胃癌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演變,若患有胃病,不加控制,則大概會經歷以下過程:慢性淺表層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
第一階段,健康的胃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可能會逐漸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此時雖然並非是真正的慢性炎症問題,但胃已經在告誡你要注意飲食了。
第二階段,長期受食物刺激或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炎症問題緩慢積累,逐漸發展成萎縮性胃炎,而此階段發展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較高。
第三階段,炎症反復,胃黏膜上皮部分細胞逐漸轉化成腸型黏膜上皮細胞,即腸化生。若這一步沒有得到控制,胃黏膜受損嚴重,則可能出現細胞异型增生,即"癌前病變"!
第四階段,發展成早期胃癌,此時癌細胞位置較"淺",可徹底根除,5年生存率可>;90%。但如果未及時發現,到了中晚期胃癌或轉移癌,5年生存率<;10%。
從胃炎到胃癌的4步,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但從早期發展到晚期,最快可能是幾個月,囙此及早發現早期信號很重要,有可能提升治癒率。
雖然胃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但只要細心觀察,還是有迹可循的。
1.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
胃癌最常見的症狀為上腹部疼痛,最初可以是間歇性的隱約疼痛,囙此經常被下診斷為胃炎或胃潰瘍等。但當反復出現飽脹感或燒灼感的上腹部不適、噯氣、食欲減退等症狀,且吃藥不能緩解,反而有加重趨勢時,則可能考慮為胃癌。
2.大便潜血陽性或黑便
便血是胃癌較常見症狀之一,在早期胃癌中占50%~65%,是消化道出血所致,表現為大便顏色發暗或黑便,大便潜血陽性。當發現自己有長期便血,一定要警惕胃癌。
3.迅速消瘦
沒有减肥,卻在短時間內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大幅度減輕十幾二十斤,而且經常出現頭暈乏力的症狀。這通常意味著癌細胞已經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需要馬上就醫。
對於胃部有炎症的患者,要積極地採取措施來應對。
治療Hp感染
幽門螺桿菌(HP)屬於一類致癌物,是萎縮性胃炎發生以及向腸化、癌變發展的主要因素,囙此治療HP感染治療萎縮性胃炎,降低癌變風險的重要手段。按照我國HP共識意見,治療HP推薦2種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PPI)+鉍劑組成的四聯療法。
及時治療胃病
事實上,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引起上述胃病的根源都是胃黏膜受損了,是胃黏膜出現水腫、充血、糜爛、潰瘍,才會導致我們胃裏反酸、燒心,囙此針對病根修復胃黏膜才是關鍵,這樣疾病才能真正康復。
當前廣泛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可主動修復黏膜的藥物有康復新液,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多元醇類、多肽及黏糖氨酸等,可通過提高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微循環而實現修復,從而能够抵禦侵襲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幽門螺桿菌、酒精等)的侵蝕,達到治療胃病反復發作的目的。
改善飲食習慣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减少外出就餐的頻率,堅持分餐制,使用公筷,避免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
飲食要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少吃薰制、醃制、油炸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攝入足够新鮮蔬果,避免大量飲酒、吸烟。
最後提醒下,胃鏡檢查是篩查胃癌的首選方法,是降低胃癌發病率的有效途徑,囙此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檢查,有問題及時就醫。
參考資料:
1.從胃炎到胃癌到底有多遠?8個壞習慣正毀掉你的胃.消化界.2021-01-09
2.張昌.警惕胃癌的早期信號[J].《醫藥食療保健》,2015:19-19.
3.沉默的癌症|胃癌,一口一口"喂"出來的癌.生命時報.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