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雞不成宴",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雞"常常佔據著最覈心的地位。在夏邑,雞更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滋補佳品。在距離夏邑縣城20多公里的胡橋鄉,劉氏秘制桶子雞,是口味刁鑽的食客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劉家第三代傳承人是傳承了祖上的經驗。而到了蔡盼這裡,桶子雞更加貼合了現代人的口味需求。
似乎是因為女人獨有的直覺和細心,市場良好的反響,讓劉家人把製作桶子雞的技藝和工作,全都交給了這個能幹的兒媳婦。
經過嚴苛清洗和去毛的雞,最終來到了蔡盼的手裡。將腹狀如桶的母雞肚內塞入8塊錢的四川麻椒,再用雞爪蓋住,防止麻椒溢出。蔡盼堅信,好的味道源於好的料道及精細的加工,囙此她選用的麻椒,既麻,聞上去,又有些許清香。老湯內放入桂皮、肉蔻、白芷等十幾種大料,雞頭朝下,放入鍋中。
小而緩的火可使大料的味道深入到雞肉中。時間,在高溫中緩緩流逝。經過10多個小時老湯的浸潤,雞肉被賦予更多味道。把雞從檔處用手撕開,將肚子裏的麻椒全部倒出來。撕成小塊的雞肉上撒上雞肚子裏的麻椒,食用起來麻辣入味、雞皮脆肉嫩、麻辣鮮香回味無窮。
年輕的蔡盼頭腦靈活,市場的良好的反應使得她更加幹勁十足。在2017年申請了夏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蔡盼說,她想做得更好。
雖然穿著一襲長裙,但卻不影響蔡盼幹活的颯爽。每一項流程都井然有序,來來回回的身影是劉家桶子雞每天都有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為了滿足自己刁鑽的味蕾,中國人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藝,搭配各式各樣的食材和醬料,把雞的生命價值發揮到最大。等最終出品時,餐桌上的那一聲聲讚歎,就是對"雞生"最美的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