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明姜与诏安山枣糕、诏安桔饼、云霄冰金枣,并称漳州特产美食“四珍”。
1
起源传说
长泰明姜起源于五代后晋时期,据《漳州府志》记载,当时长泰人士林毕干在朝为官,受封“金紫光禄大夫”。一次告假回乡探望七旬老母,皇帝准假,并询问老人高寿的饮食秘诀,希望能带回一些给其尝尝。回乡后告知母亲皇帝的旨意,老人节俭,自己和当地人一样将盛产的物美价廉的姜用研腌制后当菜吃,但是又觉得味道不好,不方便进献给皇帝。
后来受到煮芋甜的启发,两人想着将甜味融合到姜里,减轻姜的辣味,说不定味道会不错。于是选择嫩姜切块,放进流水中浸泡几天,在加入红糖慢火熬煮,煮制过后捞起晒干。晒得差不多后,拌上红糖,吃起来甜辣适口,兼有香、甜、辣多种味道,并且吃后齿颊生津,别有风味。后来林毕干回朝,便将这种姜糖进献给皇帝。
皇帝正患风寒,姜具有祛寒散气、健胃提神的功效,因此皇帝吃过后,觉得身体大好,于是就将其列为贡品,并依其产地名赐名“铭姜”。后来又逐渐改名为“明姜”(一说是因为制成后姜片呈现透明的玛瑙色而得名;另一说是因为明朝被列为贡品,而铭和明同音。)。一直到明朝正德年间,长泰明姜依旧常年被列为贡品。
2
因地制宜
姜,味辣,性微温,自古以来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说。民间常用吃生姜的办法来缓解头痛、眩晕等病状。长泰因为潮湿暑热、瘴疠遍野,因此早在开发之初,人们便广泛种植生姜,抵抗溽热。并且通过引用良岗山清泉浇灌,且种植的土地为半沙质田土,非常适宜姜的生长,所产生姜根茎肥大、产量高、品质好。非常符合制作明姜时,所需要的块根肥、圆、大的标准。
除了姜之外,糖也是长泰的一大特产之一,据记载,长泰种植甘蔗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蔗糖制作工艺日渐完善,到了明代已经能够制作出纯净度很高的白砂糖、冰糖。明姜的主要原料正是姜和糖,因此长泰明姜的生产,可谓是因地制宜,集当地农产品资源之精华。
3
非遗传承
制作时既要保持姜的辣味,又不可辣得叫人难开口;既要保存生姜原有的温性,又不能让人吃起来泛而无味,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标准和工艺。通常要经历烫果、去涩、排粘、除杂、浸糖、甜煮、醣化等制作步骤。一方面严格选材,选块根肥、圆、大的生姜为原料;一方面去掉姜块表皮和梢尖,切片时片均匀,切粒时大小合适,以确保口感。2011年长泰明姜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