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济南,街头巷尾都少不了“油炸金蝉”这道特色美食。从林间到餐桌,从地摊到精品店,这种在土里待上两三年才爬出来的“虫子”,不光成了夜市、饭馆里的抢手货,还被放进面包,成了白领们的新奇下午茶。
近日,记者走进夜市、特色餐馆以及田间地头,挖掘金蝉从林间虫变成餐桌“流量王”的秘密,看小小的金蝉如何串起一条热闹的产业链。
夏日餐饮中的“黄金虫”
一天营收就能过万元
7月19日晚,济南环联夜市迎来了客流高峰。商户 刘雪峰的油炸金蝉摊前围满了人,他左手颠着铁锅,右手握着长柄勺,锅里的金蝉在热油里翻滚。
“下午四点出摊,凌晨一点收摊,天天跟打仗似的。”刘雪峰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指着身后摞得整整齐齐的空盘子说,“都是今天卖空的,保守算下来,十斤肯定有了。”
刘雪峰称,今年生意比往年要好,每天刚摆完摊,就会有人来排队,周末更是闲不下来。
在环联夜市,像刘雪峰这样的金蝉摊有多家,家家都在忙着招呼客人。
刚下班的李先生带着朋友挤到摊前,直奔那口心心念念的“油炸爬叉”,“小时候在老家,晚上经常去树林里摸金蝉,如今工作后也没这个时间了,但还是喜欢这个味道”。
在夜市,摊主们告诉记者,金蝉的价格与往年相差不大,一斤70—80元,品相好的一斤百元左右。
夜市上炸好的金蝉论份卖,一份在12元左右,包含12只金蝉。“整体利润还可以,金蝉一个单项就能带来不错的收益。”一位摊主透露,进入七月,他们一个中型摊位每天就能卖掉300只金蝉。
不光是夜市,济南大大小小的烧烤店、家常菜馆,菜单上几乎都有金蝉的影子。
在化纤厂路的一家烧烤店,老板指着墙上的菜单告诉记者:“油炸金蝉、椒盐金蝉、香辣金蝉,这三样夏天卖得最好,晚上六点到十点,差不多能卖出去三四百只。”
记者走访了几家不同规模的餐饮店,算下来,中型餐馆旺季一天消耗200只左右金蝉,大排档或者特色菜馆的销量更可观,日销百斤不是问题,一天的营收就有上万元。
一位餐馆负责人估算,在济南,光夜市和饭馆消耗的金蝉,每天就有数万只。
线上线下一起火
手机上也能抢“虫儿”
“刚上架的金蝉,今天拍明天就能发,都是新鲜的!”7月19日,在一家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主播拿着刚从林子里收来的金蝉,对着镜头吆喝。屏幕上不断弹出下单提示,不到半小时,库存就少了一半。
除了线下热闹,线上的金蝉生意也做得红火。记者在几个电商平台上搜“金蝉”,出来的店铺有上百家,产地大多是山东、河南等地。销量高的店铺,一个月能卖出去几万单。
线上的热度还带动了快递业务。7月20日,在天桥区时代总部基地的一家快递网点,工作人员正忙着给金蝉打包。“这些都是发往全国各地的,得用泡沫箱加冰袋,保证新鲜。”该工作人员说,夏天金蝉快递件比较多,有时一天能发两百多件。
电商张先生透露,金蝉线上价格较线下价格稍微便宜,走量也较大。“从养殖户手里收来,处理干净后直接发货,中间环节少,利润还行。”张先生说。
面包里夹金蝉?
新奇吃法打开新市场
当人们以为金蝉的舞台仅限于餐馆的油锅和家庭厨房的灶台时,一场静悄悄的“破圈”正在面包房里上演。
7月20日上午,在济南欧诺爱烘焙店,店员把一个刚做好的面包递给了顾客。这个看似平常的面包,里面竟夹着五只金蝉。
“没想到真的有。”陈女士从同事那里听说的这种新奇面包,特意过来尝尝鲜。
该烘焙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蝉面包是一周前推出的新品,一上市就有不少顾客来体验。“现在一天能卖出去三四百个,八折后16.5元一个,一天营收6000元左右。”该负责人说,做金蝉面包也是偶然,店里的师傅想试试新口味,就把金蝉和面包结合到了一起,没想到成了爆款。
在面包房里,记者看到师傅们正在制作金蝉面包。先把金蝉用盐水浸泡,油炸后沥干油,再夹进刚烤好的面包里。“金蝉得炸得恰到好处,既要有嚼劲,又不能太硬。”一位师傅边操作边说,为了做出这个面包,他们前前后后试了十几次才满意。
这种新奇吃法,让金蝉跳出了“下酒菜”的圈子。“以前说起吃金蝉,大家想到的都是夜市、饭馆,现在在面包房、咖啡店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该负责人说,从消费心理角度来看,其精致化的包装与呈现方式,化解了部分消费者对昆虫食品的心理障碍,转而突出其作为优质特色蛋白源、独特风味载体以及童年记忆的现代价值。
记者发现,这种价值重构,也拓宽了金蝉的消费群体边界,吸引了更多追求新奇体验的年轻都市人群。
热闹背后要冷静
生态和谐至关重要
金蝉在餐桌上的热闹,源头是在寂静的林地深处。
在长清区平安街道,有养殖户遵循着“榆钱落、金蝉生”的传统模式来打理土地。“一亩地精心管护,收成好的时候能有万把只。”周先生养金蝉有五年了,他的林子有十多亩,种的都是柳树和榆树。
“养金蝉看着简单,其实门道不少。”周先生透露,从技术层面来看,养殖技术壁垒颇高——卵枝保存需要严格控制湿度与温度;林地环境营造也至关重要,要模拟自然生态,树的根系要发达,能为金蝉幼虫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还要防范天敌的侵害,有的养殖户会在林地周围设置防护网,或者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减少天敌数量。
“然后就是等。”周先生告诉记者,金蝉从卵孵化成幼虫,再到从土里爬出来,得两三年时间。这期间,得防止天敌偷吃,还得保证树木长得好。
“前两年基本见不到回头钱。”周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买卵枝、租林地、雇人打理,一开始就得投个几万元,而且养金蝉还要看天气,如果天气旱,就会出现减收的情况。
随着金蝉生意的火热,也有不少市民担心:这么多人抓、这么多人养,会不会影响生态?
生态保护志愿者李敏介绍,野生金蝉的幼虫在土里活动,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树木生长,“但如果过度捕捉,会影响金蝉的繁殖,时间长了,数量就越来越少”。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提倡人工养殖,既保护了野生金蝉,又能满足市场需求。但养殖也得讲究方法,不能为了追求产量,破坏树林生态平衡。”李敏说,让金蝉和树林和谐相处,这样才能一直有得赚。
从林间的一只小虫,到餐桌上的一道菜,金蝉在济南的夏天里,上演了一场热闹的“变形记”。它不光给食客带来了美味,给商户带来了利润,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希望。“如何让这条产业链越走越远、越走越稳,是大家应思考的的事情。”李敏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实习生 李小雨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