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人体也需顺应自然节律调整养生方式。做好秋季养护,既能缓解“秋燥”不适,也能为寒冬储备能量,以下几个要点值得关注。
起居调摄重“养收”。秋季宜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阴精收藏,早起能契合阳气舒展,尤其避免熬夜耗伤津液。晨起后可开窗通风,让清新空气流通,但需注意晨间较凉,老人和体弱者应及时添衣,防范“贼风”侵袭。夜晚睡眠时,建议盖轻薄棉被,既防受凉,又避免过热导致津液外泄。
饮食润燥是关键。秋季易出现口干、鼻燥、便秘等“秋燥”症状,饮食上需以滋阴润燥为主。可多吃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物,比如用雪梨炖川贝,既能补水又能缓解咽喉干痒;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也可常吃,助脾胃运化水湿,避免湿邪内滞。同时要少吃辛辣、油炸之物,以防加重燥邪。
适度运动强体质。秋季适合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耗气。运动时间以日出后为宜,此时阳气升发,可增强身体活力。需注意运动后及时擦汗,避免吹风受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疲惫为佳。
情志调畅防“悲秋”。秋季万物凋零,易让人产生低落情绪,需注重精神调养。可多到户外感受秋日阳光,或与亲友相聚散心,保持乐观心态。中医认为“悲则气消”,过度伤感会损伤肺气,保持心情舒畅才能让气血调和。
秋季养生的核心是“顺应收敛”,从起居、饮食到情志都需与之相应,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为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