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尾巴悄然溜走,
新学期的铃声即将响起。
当家长们忙着为孩子
准备书包、调整作息时,
“零食”这个让不少家庭纠结的话题,
又悄悄爬上了育儿清单。
很多家长视零食为“头号障碍物”,
觉得它会耽误正餐、影响健康,
看到就“如临大敌”,摇头阻拦,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真的科学吗?
解锁开学季零食的正确打开方式,
让健康与美味陪孩子
元气满满迎接新学期吧!
零食有哪些“坑”
图片来源:豆包AI
部分零食确实是高油、高糖、高盐的“重灾区”,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有些色泽诱人的糖果,含糖量极高,不仅会诱发蛀牙,还会造成肥胖;薯片等油炸零食,金黄酥脆的外表下是超标的油脂含量,会导致肠胃超负荷“工作”;还有一些腌制的肉脯、辣条等零食,大量盐分和添加剂暗藏其中,不知不觉中增加肾脏的压力。
这些不健康的零食,就像潜伏在孩子身边的“健康小怪兽”,让家长们不得不绷紧神经。
到底能不能给孩子吃零食?
零食并非全是“洪水猛兽”,只要掌握科学的选择方法,合理控制孩子食用零食的量、频率和时间,零食也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小帮手”!
▶ 圆润饱满的原味坚果,堪称大自然的“营养小金库”,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满满当当,每一口都是能量的补充,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 新鲜果蔬经真空低温脱去水分后,便成了咔嚓作响的果蔬脆片,其中的膳食纤维完好保留,像把小扫帚把肠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 益生菌在原味酸奶中欢快“舞蹈”,搭配丰富钙质,守护着孩子的肠胃,让消化之路畅通无阻。
这些宝藏零食,是正餐之外的营养补给,为孩子的健康增添活力。
如何为孩子挑选健康的零食?
家长可以化身“营养侦探”,仔细研究零食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 配料表是按照原料含量从高到低排序,通过查看配料表,可了解零食的主要成分,尽量选择配料简单、天然成分多的零食。
▶ 营养成分表则能直观呈现零食的能量、脂肪、糖分、盐分等含量,应优先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产品。
▶ 严格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引,选择新鲜、天然的食品。例如,用新鲜的水果代替果脯,用自制的全麦饼干代替高油高糖的夹心饼干,既能满足孩子对零食的需求,又能保证健康。
零食怎么吃更合适?
在零食的搭配、用量与食用时间上要用心。不妨将零食当作“营养小补丁”,把加餐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巧妙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
上午课间,搭配一份果蔬脆和牛(酸)奶,既能击退饥饿,又能补充能量与营养;下午课外活动后,奖励一小把原味坚果(约10颗),既能缓解学习疲劳,又能补充脑力。
记得要控制零食的量,避免影响正餐摄入。
●划重点
优先选择水果、奶类和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