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远县万福镇镇南村,村民们如今靠着一碗“糯米饭”蹚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村“两委”立足本地糯米资源优势,牵手龙头企业,打造“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让小糯米变身增收“金米粒”。
走进位于怀远县万福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的安徽麦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加馅、称重、包裹、缠线,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包着烧麦和粽子,而这些食品的糯米原料,正是来自镇南村的水稻田里。
生产车间。张泽供图
怀远县万福镇镇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纪占银介绍道:“2024年我们招商麦禾食品有限公司入驻万福镇乡村振兴产业园,该公司急需稳定的蔬菜、糯米供应。我们整合资源,抓住这一机遇,与麦禾食品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通过合作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里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为村里种植大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亩均增收200元,同时为8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村民张艳萍说道:“以前出去打工不能照顾家里,现在在厂里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安徽麦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路说:“镇南村的糯米、蔬菜品质好、供应稳定,和他们合作,我们的原料有保障,也为乡村振兴出了份力,实现了双赢。”
如今,镇南村的“镇南糯香”品牌越叫越响,村集体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完善灌溉设施,村民的幸福感持续提高。曾经的传统农业村,正靠着糯米深加工,书写着集体经济带动共同富裕的新篇章。(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