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秋冻”:做对了是养生,做错了是伤身!
创始人
2025-10-16 11:33:55
0

中秋一过,天气就凉下来了。尤其是下过几次雨,就会越来越冷,有的人赶紧加衣,可一想起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又犹豫不决了。该如何做好“秋冻”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何大伟主任医师为您科普。

“秋冻”是一种养生智慧

“秋冻”的意思是秋凉天气不要忙着加衣,可以让身体适度感受“凉意”甚至点点“寒意”,循序渐进地做好耐寒训练,为寒冬的到来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主要有两个作用:

1. “秋冻”能训练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在秋天这个过渡季节进行适度的冷刺激,如同在冬季来临前为我们的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中枢进行演习。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保持警觉,以便等到真正寒冬时,身体能够从容应对,不至于因气温骤降而生病。

(▲AI图)

2. “秋冻”能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适当地少穿一点,可以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加速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产热效率,提升新陈代谢水平。

所以,“秋冻”是顺应天时而增强体质的养生锻炼,而不是“冻”到鼻塞流涕了也不加衣御寒。秋天自然界的阳气从“夏长”转向“冬藏”,身体要顺“收敛”之势,让毛孔慢慢收缩,阳气慢慢收回到体内,为冬天的“藏”打好基础。若过早保暖,相当于逆势而为,反而易消耗阳气。

如何正确做好“秋冻”?

一、要冻对部位

1. 可以适当冻头部和四肢。

头部在中医称为“诸阳之会”,不宜过度保暖,保持清醒即可。除非风非常大,否则不必急于戴上帽子。

四肢远离心脏,但血管丰富,让四肢感受到冷刺激,能有效锻炼血管收缩舒张能力,即使四肢受凉了,风险也远低于躯干受寒。“冻”四肢,就是对身体阳气(温煦功能)和卫气(防御功能)最有效的实战演练。

2. 不可以冻颈部、背部、腹部、足部

后颈部位有风池、风府、大椎、肺俞等重要穴位。此处受凉,极易引发头痛、感冒和颈椎不适。气温下降时,该处尽量不要裸露在秋风里,可以围上丝巾或穿高领衣,以防风邪入侵。

(▲AI图)

人体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都循行于背部,是人体阳气的“主干线”,背部受寒,寒气将直接侵袭经络,损伤阳气,影响全身机能。

现代人脾胃虚寒的人比较多,腹部有中脘、神阙、关元等大穴,腹部受凉易致腹痛腹泻。尤其是女性朋友,还易出现痛经和月经不调等问题。

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保暖能力差,且是肝脾肾等重要经络的起始点,故有俗语“寒从脚下起”。入秋后应及时换上能包裹足踝的鞋袜。睡前还可用温水泡脚,驱散寒意,若能泡脚后坚持按压足底涌泉穴则更为养生。但需注意,糖尿病患者泡脚需格外小心水温。

(▲AI图)

二、要冻对人群

“秋冻”是一种主动性的锻炼,适合人群为:

1. 青壮年;

2. 无慢性病尤其是无心脑血管和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者;

3. 手脚温热、耐寒能力强的人群。

“秋冻”属于“锦上添花”的行为,而非“雪中送炭”,所以下列人群不适合:

1. 老年人;

2. 儿童;

3. 久病体弱者;

4. 有关节疼痛、鼻炎、哮喘病史者;

5. 阳气虚者(平时就怕冷手脚冰凉)。

这类群体不要“秋冻”,以免损伤阳气,透支正气,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反易生病,但可以多晒背、常做艾灸以护阳生阳。

(▲AI图)

三、要冻对时机

“秋冻”适合于初秋的“量变”阶段,一旦进入深秋的“质变”时,就需要适时保暖,以免“寒邪伤人”。如何判断这个时机?

1. 看昼夜温差。当最低温还能接受时,可以冻一冻,让身体适应温度的变化。当温差过大,寒气已占主导地位,就需要保温了,否则将消耗阳气。

2. 看绝对温度。日最高气温仍在20°C以上,或最低气温高于15°C,此时的凉意是温和的刺激,适合“冻”。若最低气温降至10°C以下,人体血管会剧烈收缩以防热量散失,此时必须添衣保暖,保持体温。

总之,“秋冻”是养生,不是硬扛,需顺势而为,见好就收。同时,“冻”还需与“动”相结合,在微寒的天气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产生热量,才会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AI图)

“一场秋雨一场寒”,科学“秋冻”,合理保暖,是秋天时节最智慧的养生之道。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何大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半岛公开课丨从“酸甜口”到“爆... 近些年,水果变得越来越甜了。不少消费者想知道,这是不是使用了“科技与狠活”?如何吃水果才健康?围绕水...
原创 玩... 前言 一颗话梅70元,一斤268元松子,以前随便加购的零食,如今竟然变成了“钱包刺客”! 进商场买...
原创 靖... 深夜十一点,兰州正宁路的炭火正燃起最后的高潮。马师傅的烤摊前,一把把铜签在他手中翻飞如蝶,羊脂滴落炭...
“吃米VS吃面”又上热搜!医生... “南方米,北方面,一碗盛满千年俗”。米与面,早已不只是一餐一饭,更是南北风俗中不可或缺的温情符号。近...
在阳澄湖买大闸蟹哪里比较好,需... 每年秋风起、菊花黄,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 那问题来了: 在阳澄湖边想买到真正好蟹,有没有靠谱的地方?...
懒人美食!陕西卤汁凉皮,家常做... 卤汁凉皮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小吃,以其爽滑的口感和丰富的调味深受喜爱。这种食物在夏日尤其受欢迎,既能...
外国人觉得“恶心”的4大美食,... 对不少人来说,动物内脏是餐桌上一道独特的美味。两广地区风靡大街小巷的猪杂粥,西北地区浓香诱人的羊杂碎...
原创 这... 你知道秋天菜市场里,最朴实、最亲民的是什么菜吗? 对!就是土豆。 说真的,可别小看了这土疙瘩!这季节...
于上海的繁华里,寻一碗开洋葱油... 在上海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繁华背后,藏着一碗看似朴素,却足以撼动所有味蕾的至味——开洋葱油拌面。它没...
湘菜第一品牌,老家竟在西安? 先问个问题。 韩式料理“泰熙家”、日式咖喱蛋包饭“池奈”、湘菜小炒“兰湘子”、中国风茶饮“茶话弄”,...
原创 福... 宁德美食既有沿海鲜味,又有山区风味,用料讲究,做法多样,是闽东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来...
富德生命人寿郑州中支双节举办D... 中秋遇国庆,家国两团圆。在2025年双节黄金周期间,富德生命人寿郑州中支依托“家·恋”年度客服活动,...
《国家名厨》人物:封德福 川菜... 封德福,男,汉族,1974年11月出生,四川江油人,现任绵阳市玉坤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中式...
定西美食寻味之旅——从早吃到晚... 金秋十月,正是西北最宜人的季节。这次旅行,让我们开启一场专属于定西的味蕾探险——从清晨的第一碗热气腾...
广州精品美食周解锁多元体验,观... 10月11日-19日,2025“广州精品美食周”在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火热“开吃”。本届美食周深度链接...
汪孟恭私房香椿小咸菜制作方法 香椿小咸菜详细制作方法 食材用料 香椿芽:4000 克(选用新鲜带紫红色嫩芽的香椿,剔除木质化老...
陕西一口香臊子面——一碗面,盛...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当秦腔的板胡在古都西安的清晨划破薄雾,面馆已升起第一缕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