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周末有空了,我会专程开着车过来买点烤鸡架、烤鸡翅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吃,吃了有1多年了,烤鸡架我只信任这一家。”中午11时,专程驱车30公里的即墨市民刘晓峰告诉记者。
还没到饭点,在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街头一家“刘家台烤鸡架”店外站着4、5名顾客,店主苗双明一边忙着给客人打包,还时不时和客人聊两句。“这些都是老熟人了,经常过来买鸡架吃,快到饭点了。来的人格外多。”苗双明告诉记者。
今年44岁的苗双明,曾是驾校的一名教练。日前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将一盘热气腾腾、刚出炉的烤鸡架端到顾客面前。许多人不知道,如今在熏烤炉前游刃有余的他,其实是“科班出身”。年少时他曾学习厨师专业,“美食家”的梦想早已深植心中。
然而,生活的轨迹并非总是直线。从工艺品加工到驾校教练,再到如今的烟火“艺术家”,苗双明用匠人的耐心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
归来:半生等待的“偶然”机遇
“上学的时候,我就憧憬着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食。”谈起创业故事,苗双明眼中闪烁着对美食的执着。虽然曾从事工艺品加工和驾校教练工作,但那个关于美食的梦想种子,从未在岁月流转中枯萎,只是在等待破土而出的时机。
创业锻炼的是能力,就业积累的是经历。创业不仅需要创业的能力,创业的资金等基本要素,更多的还需要一份勇气。 为了找到合适的好项目,苗双明开始奔波。去年五月,那个他等待了半生的机遇终于出现。一个合适的店面,一个重燃旧梦的念头,两者碰撞,瞬间点燃了他心底蛰伏已久的火苗。
“是时候了。”回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苗双明的眼神里不再是驾校教练的笃定,而是一种近乎“回家”的释然与兴奋。“兜兜转转,还是想回到老本行,做点自己真正喜欢、也真正擅长的事。”那些关于火候、调味、食材处理的专业知识,从未被遗忘,只是在生命的某个角落蓄势待发。这个在外人看来从方向盘到熏烤炉的“急转弯”,于他而言,却是一次梦想牵引下的顺理成章的回归。
匠心:两小时“仪式”成就街头至味
现如今,高端餐饮市场已经低迷,而小餐饮却有了飞跃的发展,于是,苗双明就想着投资做小餐饮的生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卤制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之所以会辞职进入卤制品行业,实属机缘巧合。如果说创业的决定是踩下油门,那么产品的打磨过程,则融合了他作为厨师的功底、工匠的耐心与教练的严谨。他将过往的所有历练,都浓缩在了这份小小的烤鸡架里。在刘家台烤鸡架总部的帮助下,苗双明就开起了卤制品小店。由于口味多,有特色,健康营养的好味道,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地前来,让苗双明得到了不小的利润回报。
苗双明的烤鸡架,从来不是简单的生烤。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匠心。每天清晨,新鲜的鸡背、鸡腿、鸡脖等原料送达后,第一道工序便是深度清洗。苗双明仔细剔除杂质、血水,以及任何可能影响口感的细微部分。在他看来,这是所有味道的基石。“如果源头不干净,后面功夫下得再足,味道也会打折扣。”这份对初始步骤的严苛,是专业厨师对食材最基本的尊重,也是美味之旅不容动摇的根本。
熏烤是整个流程中最考验功力的一环。站在熏烤炉前,苗双明神情专注。火候是他反复强调的关键。“火大一丁点,鸡架就容易掉肉,形状散了,卖相和口感都会受影响。”凭借丰富经验,他用手感知炉温,用眼观察烟雾色泽,精准控制着炭火的烈度。
熏烤的用料与时长,更直接决定着最终品质。“熏过了,颜色发黑,卖相难看,吃起来还会发苦,整炉就废了。”他追求的,是那一瞬的“恰到好处”——当鸡架通体呈现诱人的琥珀色,表皮紧致泛着油光,而内里肉质依旧保持卤煮带来的丰腴多汁时,便是完美的出炉时刻。
这短短几分钟的熏烤,是味道的终极升华。它锁住了卤汁的香,叠加了果木的甜,赋予食物一层脆韧的外壳和独一无二的“烟火气”。
丰盛:一炉包罗万象
苗双明的店铺里,除了招牌的烤鸡背,烤鸡腿、鸡脖、鸡爪、鸡胗、鸡皮、鸡肝等产品各具风味。他还创新性地加入了猪蹄和猪肉。
烤猪蹄,是一种新的特色烧烤菜肴。色、香、味俱佳,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食客的追捧。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一直是深受广大食客们热捧的美食佳品之一,在民间人们把猪蹄称为"美容食品",可以与熊掌比拟。尤其女士很爱吃猪蹄,因为富含胶原蛋白,据称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那精心烤制的猪蹄,胶质丰富,软糯弹牙,成为许多顾客的最爱。
苗双明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周围朋友吃过后都赞不绝口。
生意最好时,这家小店日营业额能达到数千元。这不仅是数字,更是市场对他迟来梦想、不懈匠心与辛勤汗水的最佳褒奖。每天傍晚,小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队。下午5时,档口还没开始摆卖,就已经有4~5个人排队等了。“我要2个猪蹄。”这种声音,每天几乎都能听到,“这里口味独特,让人流连忘返。”一位顾客赞叹道。
趁年轻还是要出来闯一下“我觉得打工没有意思,永远找不到出路,趁年轻,还是要出来闯一下。”
炭烤的是鸡架,炙烤的是人生。每个烟火升腾的摊位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摊主,他们大多有不愿向人言说的过往。当学徒拜师学艺、苦心研究秘方、开店生意“爆棚”、选定加盟商……这是一位“80”后走出的创业路,卖烤鸡架、烤猪蹄与他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开始创业很辛苦,面对的是一大堆难题,但选择了就要学会去克服。”在自己的烤猪蹄店里,苗双明一边给顾客打包烤鸡架一边说。记者看到,这家店门口已排起长队。
从驾驭方向的教练,到驾驭味道的“艺术家”,苗双明完成了一次精彩的人生回归。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即便历经蛰伏,也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破土绽放。只要拥有不灭的热爱、肯钻研的匠心以及对品质不变的坚守,在任何时候重拾梦想,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的街头,苗双明的熏烤炉,就是他梦想成真的舞台。他从教导人们驶向远方,回归到用一份份色泽诱人、层次丰富的烤鸡架,慰藉着无数人的肠胃与乡愁。这升腾的烟火,这弥漫的香气,正是他绕了一圈后,终于回到原点,为自己、也为这片热土书写下的最踏实、最芬芳的创业诗篇。
苗双明表示:“虽然很辛苦,每天6点起床,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忙起来吃饭也没个点。但这份创业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比自豪的。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通讯员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