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图文激励计划#周末清晨刚把烤箱插上电,俩娃就举着零食柜钥匙撞进来:“妈!我们要吃上次那家芝士球!”
看着他们扒着玻璃盯着亮晶晶的包装,我忽然想起上周买的某牌球——配料表第一位是小麦粉,添加剂列了半行,咬一口软塌塌的,芝士味像兑了水的糖水,俩娃却舔着手指说“还要”。
“咱自己做不就得了?”我擦了擦手上的水,指着冰箱里的蜜薯和马苏里拉,“比外面的甜,还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老大立刻翻出糯米粉罐,老二抱着我腰晃:“要加双倍芝士!要爆浆!”
结果烤好端上桌,俩娃的眼睛亮得像客厅水晶灯,抓着球咬一口,芝士丝“吱溜”冒出来,老二嚼得腮帮子鼓成仓鼠:“妈!这跟甜品店的一样!不,更甜!”
没复杂配方,每一步都踩中孩子的“喜欢点”
这球看着简单,其实藏着让孩子抢着吃的小心思——甜得自然、脆得过瘾、拉丝够爽,每一步都顺着他们的口味来。
首先是红薯泥得揉出“颗粒感”。我选的是表皮皱巴巴的蜜薯,蒸的时候整个厨房都是焦糖香。剥了皮用勺子压成泥,别用料理机——手压的保留点纤维,吃起来更有“红薯味”。加30克糯米粉(别贪多,不然粘牙),一小勺白糖(红薯本身够甜,少放更健康),揉成不粘手的面团。揉的时候手沾点水,才不会满手都是泥,这点小技巧新手一定要记着。
然后是芝士要“藏得深”。马苏里拉得提前半小时从冰箱拿出来,切成小拇指盖的丁——太小容易化在泥里,太大拉不出丝。取一团红薯泥按成小饼,包进两颗芝士,捏紧收口搓成圆球。老二总偷偷多塞一颗,说要“爆浆”,结果烤的时候芝士流出来,变成“焦糖球”,反而抢得更凶。
最后是烤得“外脆里软”。烤箱提前180度预热,烤盘铺油纸,球放上去刷层薄蛋黄液(可选,刷了更金黄)。先烤15分钟,等表面起了焦斑,翻个面再烤5分钟——这时候外皮脆得能咬出响声,里面还是糯叽叽的,芝士丝扯得老长,俩娃举着球比谁的丝更长,笑到桌子都晃。
全程不用守着,我坐在旁边剥橘子,听着他们叽叽喳喳“我的芝士多”“我的更脆”,连烤箱“叮”的一声都没听见。
孩子的反馈,是最好的“美食评测”
下午老大写作业,老二趴在沙发上玩,忽然举着个球凑过来:“妈,这个留着给我晚上当加餐好不好?”
我看着他嘴角沾着的红薯泥,想起上周他还嫌我做的南瓜饼“太干”。原来最甜的不是糖,是孩子咬到喜欢的东西时,眼睛里的光。
昨天送老大上学,他攥着个球往书包里塞:“给同桌尝尝,我妈做的,比甜品店的好吃!”晚上接他时,他蹦蹦跳跳:“同桌说明天带曲奇换我的芝士球!”
其实哪有什么“秘方”?不过是用了孩子爱吃的食材,花了点心思揉个球、烤个饼。孩子爱的从来不是贵价甜品,是妈妈在厨房忙活时,飘出来的那股热乎气。
周末不妨试试这个球——不用复杂工具,不用记配方,揉一揉、捏一捏、烤一烤,就能收获俩娃抢着吃的快乐。
你们家孩子有没有“指定要吃”的小零食?是炸鸡块还是棉花糖?评论区说说,说不定我能帮你改个健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