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中午我自己下厨给老婆孩子做了顿咖喱排骨。为啥非得在家做?说实话,自打西贝那事儿出了以后,我是真不太乐意带娃下馆子了。
因为你现在去商场里吃饭,放眼望去,甭管装修得多有烟火气,后厨给你端出来的,十有八九都是预制菜。
特别是湘菜,那更是“重灾区”,所以我在长沙压根就不喜欢下馆子,因为辣椒炒肉都可能是一个料包搞定的。
你在家做,排骨新不新鲜,你心里有数;锅碗干不干净,你眼睛看得见,特别是给孩子吃,这心里踏实。
所以今天我又琢磨了一下,西贝刚出事那阵子,我是不是也跟着骂了几句?现在想想,好像有点不对味儿。
西贝这事儿,多少是被带了节奏,这里真不是替西贝说话,也不是说西贝菜品多好,多好都没我自己动手做得好。
而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西贝确实有点冤。
你想想,整个餐饮行业都这么干,我前面提到的预制菜问题,这压根就不是西贝一家的问题。
罗永浩当时那个搞法,确实有点“坏”,精准打击。
但反过来说,也正好暴露了贾国龙的“蠢”,只有脑子没转过来弯,才会这么容易就掉进别人设好的舆论陷阱里,被按在地上摩擦。
而且还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我发现踩西贝最狠的那波人里,可能很多人压根就没吃过西贝。
这就跟现在网上铺天盖地踩小米汽车一样的,我敢说,绝大部分人连方向盘都没摸过,而真正开着小米汽车的人,很多反馈都是好开。
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在西贝“翻车”之前,我身边就有朋友是“西贝吹”,动不动就带娃吃西贝,把那儿当成了亲子餐厅的标杆。
可出事之后风评直接180度大逆转,以前夸得有多狠,现在骂得就有多难听。
西贝还是那个西贝,菜还是那个味道,但它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已经彻底塌了。
互联网就是这么个魔幻的地方,网民的情绪,就像一个火药桶,不需要太多事实,只需要一个火星子,就能“砰”的一声给你点炸了。
大家其实并不真的关心你后厨到底干不干净,或者你的车到底有没有那么差,一些网友享受的就是那个过程。
他们只不过是想看着你起高楼,看着你宴宾客,然后再一起吆喝着,看着你的楼塌了,大多数人都是图个热闹,发泄情绪,仅此而已。
所以我想说的,其实就是绝大部分网友并不具备我们自以为拥有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所谓的看法,很多时候只是随大流,大家都说好,那我也觉得好;大家都去踩,那我也上去踩一脚,仿佛不跟着踩就显得自己不合群、不聪明。
这是一种藏在人性深处的懒惰和安全区,人们相信多数人的选择,总比自己动脑子要轻松。
所以回到咱们自己身上,下次再遇到这种“全网吹”或者“全网黑”的事儿,无论是西贝、小米,还是别的什么,咱是不是可以先停一下,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骂它/夸它,是基于我真实的体验,还是仅仅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说?我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了那个“看高楼起,看高楼塌”的看客?
想明白了这些,我们或许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地吃得明白,看得清楚。至少,别让自己的脑子,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