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位育”照亮酒业未来之路
创始人
2025-10-31 08:02:29

转自:贵州日报

10月2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茅台联合发起的2025赤水河论坛在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举办。

10月2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茅台联合发起的2025赤水河论坛在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举办。

10月2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茅台联合发起的2025赤水河论坛在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举办。

近400名酒业人士聚首,以“天地位育”为主题展开深度对话。

与会嘉宾围绕“名酒+美食”“名酒+文化”“名酒+时尚”展开跨界对话。

2025赤水河论坛现场展览。

《中外名酒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现场。

调酒师以酱酒为基酒,为与会嘉宾调制鸡尾酒。

与会嘉宾通过仪器闻酒香。

周清 刘显玉 湛泽梅 张贤梅

10月28日,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深秋空气里沁着凉意,赤水河结束了夏日的丰沛与浑浊,回归至澄澈宁静——这条被酒香浸润的美酒河,正以它一年中最通透的姿态,静候两岸酒企开启新一轮的酿酒周期。

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茅台联合发起的首届赤水河论坛在此拉开帷幕。

近400位全球酒业人士跨越山海,齐聚赤水河畔,围绕“天地位育”这一东方哲学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度对话。

“天地位育”这一源自《中庸》的古老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赤水河论坛以此为主题,试图回答:在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全球酒业将走向何方?

天地位焉:守护产业根基

美酒,是风土的馈赠。

赤水河畔的独特微生态与生长于此的红缨子高粱,共同成就了茅台酒的醇厚酱香;流淌在三秦大地的渭河水脉,滋养出“甘润挺爽、尾净悠长”的西凤酒。

苏格兰斯佩塞地区的纯净河谷水源与精挑细选的大麦,奠定了麦卡伦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标杆地位;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火山区特有的蓝色龙舌兰,孕育出龙舌兰酒炽烈而纯净的灵魂;法国夏朗德河流域的独特风土,塑造了卡慕干邑传承160年的卓越品质;波兰库亚维农场的优质马铃薯与黑麦,确保了肖邦伏特加纯净细腻的独特风味……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所言:“世界上任何一款传世佳酿的诞生从来都不只是技艺的堆砌,而是一场天地人共鸣的修行,是‘天地位育’宇宙法则在杯盏之间的微观呈现。”

“天地位”,是尊重自然生态的固有规律,恪守传统酿造的技艺之本。“万物育”,则是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外名酒品牌的共同成长。

这一理念在此次论坛的跨文明对话中引发了深刻共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安德烈·切韦廖夫认为,“天地位育”不仅是充满诗意的主题,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他看来,这一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当代价值:在各国文明中,天地象征着自然秩序,与天地共生意味着要认识到人类的繁荣取决于生态的平衡。他进一步点明核心:“我们的物质进步必须以尊重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为指导,这些生态系统滋养着人类的创造力。”

茅台的长期实践,为这一共识提供了有力例证。作为赤水河流域的受益者、守护者,茅台集团早已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企业基因。截至目前,茅台已累计投入超4亿元联动上下游企业共护流域生态,全力呵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绿色发展是酒企永续向前的必由之路。”茅台集团高层表示,“茅台愿始终与酒业同仁一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呵护好赖以生存的产区生态。”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从酿造哲学的高度揭示了茅台酒的工艺密码。她说:“茅台酒的酿造体系可凝练为‘时、空、法’三大核心维度:‘时’是遵循自然节律的时间法则,每个工序都严格遵循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空’是赤水河流域独特的生态场域,孕育了不可复制的微生态环境;‘法’是工匠技艺与科学原理融合的传承体系,通过调动微生物活性实现天人共酿。”

这一酿造哲学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更展现了“天地位焉”在白酒产业中的具体实践——只有在特定时空条件下遵循传统工艺,才能守护好白酒产业的根与魂。

茅台在守护生态方面的举措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法国海外科学院院士、院长,索邦大学教授多米尼克·巴尔若指出:“茅台集团在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方面的努力,说明了工业卓越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并行不悖。”

他认为,这一理念与法国的葡萄酒文化高度契合,“自然与人类智慧相辅相成,方能造就永恒的精品。”巴尔若进一步表示,中法两国的实践共同表明:“经济繁荣必须与文化多样性、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并行。”

保护风土已成为全球酒业的共同使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表示,“天地位育”完美契合全球酒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体现了和谐共融、万物共生的核心内涵。

赤水河孕育了包括仁怀、习水、古蔺、金沙等名酒产区和品牌,这条河流聚集了中国酱香型白酒超过六成的产能。守护赤水河,成为维系酱香白酒品质与未来的必然选择。

在此共识下,实质性举措相继落地。此次论坛期间,《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可持续发展ESG报告》重磅发布。

《报告》显示,2023年,仁怀白酒工业增加值920.06亿元,同比增长13.5%;赤水河(仁怀段)干流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以上,实现白酒核心区白酒废水收集处理全覆盖,白酒生产能耗下降15.2%。

万物育焉:繁荣产业生态

论坛期间,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外名酒发展指数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巴西、日本、德国等在内的全球前20大市场销售成绩未达预期。中国、美国两个最大的酒饮市场表现低迷。美国市场,全品类酒精饮料销量下降3%,中国市场下降5%。

瓦伦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卫·瓦伦丁在论坛上展示了一组来自英国的数据:近四分之一成年人完全不饮酒,近三分之一人群主动节制饮酒。

全球酒业,该如何破局?

本届论坛给出的答案,深植于“万物育焉”的东方智慧——唯有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促进品牌、市场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方能育出产业新机。论坛期间,众多酒企分享了在拥抱变化、开拓新局中的实践与思考。

宝控股株式会社旗下的宝酒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岛幸弘系统讲述了该公司在守正创新与全球拓展方面的长期实践。

2011年,面对日本清酒消费量持续下滑,宝酒造创新推出5%酒精度气泡清酒,保留大米天然甜味并注入气泡,开创了全新的清酒品类,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已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宝控股株式会社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通过出口产品、收购国际酒厂、本地化生产等举措,构建了多元化的全球业务版图。

2024年度该公司全球销售额达3626亿日元,其中日本市场占40%,美国市场占32%,欧洲市场占20%,亚太地区占5.9%,展现出均衡的全球市场布局。

爱丁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冰在论坛上指出,25岁至35岁消费者已成为线上烈酒消费主力,他们按场景自由选酒,形成“风味搭子”新消费模式。

为此,爱丁顿制定了多层次的市场策略。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口感更轻盈的麦卡伦盈钻系列,以及以凤凰单枞为灵感的凤凰茶语限定款,实现风味上的东西方对话。并通过沉浸式体验、跨界合作及社交电商等渠道,创新品牌传播方式,精准触达新生代消费群体。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正在多措并举推动白酒国际化。该协会会长秦书尧在论坛发言环节提及,为突破标准壁垒,协会正与相关部门合作,着力推动中国白酒标准在东南亚等目标市场的本地化落地;通过打造国际文化博览会等高端交流平台,为白酒企业搭建通向全球的桥梁;在传播层面,协会创新推出“白酒文化使者”计划,在英国等成熟市场遴选深谙中国白酒文化且熟悉当地规则的代表人物,以本土化方式讲好中国白酒故事。

何勇指出,中国酒业乃至世界酒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思维的深刻转型。这意味着行业竞争已不再局限于销量与价格层面,而是转向以产区特色、文化底蕴和服务体验为核心的综合价值竞争。

何勇关于行业转向“综合价值竞争”的判断,在龙舌兰酒的全球实践中得到了印证。墨西哥ElCastillo龙舌兰企业合伙人、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埃尔阿雷纳尔市市长亚历杭德罗·雅各布·纳瓦罗·卡罗在论坛上透露,自2014年龙舌兰酒获中国原产地命名保护以来,墨西哥对华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从当年48.7万升跃升至2024年的166.7万升,十年增幅达240%。仅2024年1月至8月,对华出口同比增幅达51.2%。

法国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主席奥利维耶·布什品尝过不少中国白酒,他指出,中国白酒具有鲜明的香气特征差异,涵盖酱香、浓香、清香、米香等多元香型,这一特点尚未被欧洲消费者充分认知。他强调,白酒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其全球商业发展的核心优势。他观察到调酒师将白酒融入鸡尾酒创作有助于推广,但认为这种方式吸引的受众有限。

他建议,中国白酒企业在坚守品质标准和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制定全方位的价值传播战略,让国际消费者逐步理解并接纳白酒的独特风味体系。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周虎分享了企业“走出去”的实践经验。近年来,西凤酒把握中法建交60周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历史契机,推动西凤酒走出国门、对话世界。在巴黎,它与罗兰百悦香槟展开高端同台对话;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它以“丝路美酒,凤鸣东南亚”为主题,持续探索美酒联通世界的无限可能。

何勇认为,当前中国酒业面临的困境,既不能简单归因于消费者缺乏购买力,也不能归咎于年轻人不爱喝酒。“白酒行业的困境根源在于自身,消费者在变,而白酒产品依然如故;传播方式在变,但白酒的叙事方式仍未更新。”

他提出,“当前消费者不再认同‘感情深,一口闷’的饮酒文化。白酒需要以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论坛现场,调酒师以茅台1935为基酒,大胆融入杏子白兰地,以风味搭建东西交融的桥梁;再以糖浆与苦精点睛,开拓出层次更丰富、意境更深远的味觉体验。

这杯融合东西风味的鸡尾酒,隐喻的是:在交融中突破,才能让全球酒业生态绽放无限可能。

致中和:平衡守正与创新

当传统工艺遭遇现代创新,当本土特色面对全球浪潮,当规模扩张触及生态边界,如何实现各种矛盾的平衡与统一,在变革中把握产业发展的节奏与方向?

与会嘉宾在“致中和”的古老智慧中寻找破局之钥。

瓦伦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卫·瓦伦丁认为,数字工具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竞争力的必需品。数字化并非取代传统,而是增强传统。

从苏格兰威士忌工厂到中国白酒酒窖,这场变革影响深远。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发酵、蒸馏和熟化全过程,预测分析能精准预估产量和风味结果,云平台仪表盘则赋予酿酒师完全可视化操作,将科学与感官直觉巧妙融合。

人工智能辅助过程控制还能大幅减少碳排放,证明效率与可持续性可并行不悖。区块链技术在高端烈酒市场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确保真实性。它创建不可篡改的透明账本,记录从大麦田到酒吧的全程,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验证来源,这不仅能防伪、建立信任,还支持高端定价。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跃吾深以为然。他说:“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发展理念、商业模式与运营管理的全方位变革。”

2015年9月,全国首个智能化酿酒车间在今世缘投产,成为行业标杆。该车间生产效率较手工车间提升2.75倍,人均年产酒量提升390%,能耗降低40%,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绿色化生产。如今,今世缘已将数字化贯穿于从原料到消费的全链条。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AI加速器解决方案总经理娄恒分享了他关于酒业未来数字化的思考。他认为,中国白酒产业正站在从产品交易迈向用户运营的关键转折点,“如同茅台这般拥有深厚底蕴的传统品牌,其数字化转型之路需以重塑消费者关系为起点,继而推动业务创新,最终实现降本增效,这三者环环相扣,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当Z世代的青春活力遇见千年酒业,如何在“传承与突破”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贵州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献喜指出,Z世代的选择正深刻重塑商业格局。他们追捧颜值经济、体验经济,崇尚绿色消费。为此,必须在优化供给上精准发力,推动贵州的酒、茶等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创新消费场景上大胆突破,打造集购物、餐饮、文创、体验于一体的消费聚集区。

多米尼克·巴尔若从文化遗产视角指出:“工业并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它也是一种活的文化遗产。”

他说:“法国作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学会了如何将旧有的工厂转型为文化中心与创新基地;中国也正在以同样的方式保护和再生自身的工业遗产。贵州等地的老工业区正被赋予新的生命,这正是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动实践。”

他认为,将旧有的工厂转型为博物馆或者创新园区,正是“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动实践,就是让过去与未来在同一空间中对话。

在这场深刻产业变革中,致中和,为酒业破局构建一套方法体系——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守正与突破不必取舍,而是辩证统一。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场赤水河畔的全球对话印证,这一古老智慧正是酒业破局的方法论——唯有在变革中保持定力,在创新中守住根基,方能酿出穿越周期、历久弥新的时代佳酿。

【观点】

波黑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

以酒为媒推动文明对话

10月28日,以“天地位育”为主题的赤水河论坛在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举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强调酒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语言,在推动文明对话和促进全球酒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西尼沙·贝尔扬指出,本次论坛不仅为共商全球酒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更以酒为媒介,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心灵的联结。

致辞中,西尼沙·贝尔扬回顾了波中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他表示,近年来,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关系已成为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也是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的优秀范例。

谈及论坛主题“天地位育”,西尼沙·贝尔扬阐释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他指出,这一理念倡导万物和谐、共生共荣,与全球酒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谋而合。在波黑,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传统与热情待客的习俗;而在中国,千年的酒文化浸润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酒,正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语言。

面对世界酒业正在经历的变革与创新,西尼沙·贝尔扬强调,从生态酿造到数字转型,从文化传承到市场开拓,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和更包容的心态。他表示:“波黑始终相信,文明的多样性如同葡萄的品种,每一种风味都值得尊重,每一寸风土都值得守护。”

“愿我们举杯时,不仅品味佳酿,更见证友谊与智慧的交融。”他说,波黑期待与中国及全球酒企加深合作,在技术、贸易与文化领域共建桥梁。

希腊学者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

酒是一种跨越文明的语言

10月28日,“中西酒香跨文明对话”专题论坛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希腊作家、诗人、希腊文学协会及泛希腊作家联盟会员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发表主旨演讲,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谈。

他指出,酒在希腊与中国的传统中,几乎在同一历史阶段与神性紧密相连,不仅陪伴人类精神成长,更成为感知生命奇迹、应对未知恐惧的重要载体,在文明互鉴中展现出深刻的精神共鸣。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从希腊神话的精神平衡体系切入,阐释酒在人类内心秩序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品鉴红酒,古希腊人在精神与创造力之间建立静态连接,借由酒韵达成与过去的情感和解,使内心回归纯粹。《荷马史诗》中早已将酒视为神圣馈赠,而柏拉图的《会饮篇》更记载了哲学家如何借酒抒怀,在自由氛围中迸发深层哲思。

他还特别提到一种具有警示意义的“毕达哥拉斯酒杯”。该酒杯内部设有特殊结构,当酒液超过一定容量时会通过孔洞泄漏,以此提醒人们节制饮酒、避免陷入疯狂。这类设计不仅体现古希腊人的智慧,也折射出酒文化中“理性与狂欢并存”的哲学理念。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认为,酒神精神不仅关乎感官体验,更与戏剧、诗歌等艺术形式密切相关,是人们解决问题、寄托希望的文化媒介。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将李白视为东方“酒神”的象征。“李白作为酒仙与诗仙,其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借酒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对和谐的追求,传递出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升华。”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认为,酒是一种跨越文明的语言,能够唤醒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他说,酒香所至,既是风土的密码,也是人性的和鸣。在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宏大叙事中,酒始终是那把无形的钥匙,解锁着不同民族对美、自由与永恒的共同向往。

瓦伦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卫·瓦伦丁:

数字化重塑酿酒行业

10月28日,酒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瓦伦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卫·瓦伦丁围绕“转型数字化铸就新未来”发表演讲,深入探讨数据与传统酿酒工艺的融合如何重塑行业未来。

大卫·瓦伦丁认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正重新定义生产流程,提升效率,确保风味一致性,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大卫·瓦伦丁观察到,从苏格兰威士忌工厂到中国白酒酒窖,这场变革影响深远。“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发酵、蒸馏和熟化全过程,预测分析能精准预估产量和风味结果,云平台仪表盘则赋予酿酒师可视化操作,将科学与感官直觉巧妙融合。人工智能辅助过程控制还能大幅减少碳排放,证明效率与可持续性可并行不悖。在中国,白酒生产商应用机器学习对基酒分级,准确率达95%左右,为传统工艺注入数据驱动的客观性。”

“如果说大数据是基础,那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就是我们的大脑。”大卫·瓦伦丁举例,AI模型可分析实时发酵数据,精确确定产量和风味终点;机器学习能解码化学与人类感知的复杂关系,提升风味预测的科学性,尤其在应对大胆、甜美、辛辣等实验性风味时优势凸显。

同时,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能在设备故障前发出预警,节省时间、能源和成本。物理物联网和自动化则构成“神经系统”,智能蒸馏器可根据蒸汽分析自动调节温压,传感器网络持续监测大曲发酵条件,将百年直觉转化为数字控制。自动引导车和射频识别标签彻底改变库存管理,如在William Grant公司,互联网精准管理160万桶酒,将古老资产变为可追溯数字系统。

此外,区块链技术在高端烈酒市场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确保真实性。它创建不可篡改的透明账本,记录从大麦田到酒吧的全程,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验证来源,这不仅防伪、建信任,还支持高端定价。

他认为,技术创新的目标并非取代传统,而是增强传统。“未来的酿酒业中,数据已成为‘新的麦芽’,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基石。”

【成果】

《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可持续发展ESG报告》发布

10月28日,《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可持续发展ESG报告》在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发布。该《报告》不仅是世界范围内首部针对白酒产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是中国首部产区级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时是仁怀市首部全面梳理其可持续发展全历程的综合性报告,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

《报告》概述了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深厚沉淀和卓越实践成果,展示了产区在构建友好繁荣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平衡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质量可持续的政府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中外名酒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

10月2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推出的《中外名酒发展指数报告(2025)》,在“天地位育”2025赤水河论坛上正式发布。

中外名酒发展指数,以覆盖全球主流名酒为核心定位,聚焦白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朗姆酒、金酒、龙舌兰、葡萄酒和啤酒九大品类,从“品类-品牌-地域”角度出发,多视角、立体化搭建指数评价体系,致力于形成科学、系统、可比、动态的指数评价体系。

《指数》旨在通过客观量化、动态监测全球主要名酒品牌、品类、区域市场的发展质量与潜力,为中外名酒发展树立“晴雨表”与“风向标”,推动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外名酒文化融合、产业创新模式,为中外名酒文化体系的长效建设赋能。

《指数》还梳理了Brand Finance《全球烈酒品牌价值排行榜》、IWSR《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报告》等全球重要酒类报告特点,为指数编制提供对标参考,进一步提升其科学性与国际可比性。

业内人士指出,该指数的推出将填补全球酒类产业缺乏统一量化评估体系的空白,尤其助力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价值传递,推动全球酒类产业从“西方主导”向“多元协同”发展格局转变。

《以酒为媒襄盛举 文化交融塑未来——携手共筑全球酒业文化生态》智库报告发布

10月28日,在“天地位育”2025赤水河论坛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以酒为媒襄盛举 文化交融塑未来——携手共筑全球酒业文化生态》报告,系统梳理全球酒业文化交流与产业发展新趋势。《报告》指出,美酒作为文明共通语言,正通过多元交流、需求适配与数智革新,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酒业文化生态。

《报告》显示,跨界融合与体验创新成为酒文化传播核心路径。国际酒企通过品鉴会、文化活动搭建交流桥梁,法曼尼国际酒业在法举办200余场白酒品鉴会,七成参与者给予积极反馈。中国酒企加速“出海”,茅台在德国开设体验馆,五粮液联动海外签证中心打造文化空间,川酒“六朵金花”集体亮相巴黎国际酒展,通过鸡尾酒调制、大师班等形式拉近与国际消费者的距离。跨界合作持续升温,古越龙山与华润啤酒联名推出创新产品,茅台、泸州老窖等品牌跨界文创、美食领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在消费端,酒企精准对接多元需求。海外市场通过适配本地餐饮习惯、推出低度产品拓展客群,国内品牌则借助社交媒体、数字藏品等年轻化营销触达新消费群体。数智化转型成为产业升级关键引擎,茅台、洋河等企业构建智能酿造体系,AI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管控、风味研发与个性化定制,推动产业效率与品质双提升。

《报告》认为,全球酒业正进入文化互鉴与技术赋能的深度发展阶段。未来,唯有坚守传统工艺根基,持续推进文化融合与创新实践,才能共同筑牢全球酒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生态基石。

(本版资料图片由贵州茅台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晚霞映照下的城市探索——高德地... 高德地图的“晚霞模式”正在成为都市夜幕前的独特风景线。通过巧妙的技术手段,这一功能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出...
CET中恒佳能兼容耗材:鼓芯与... 佳能打印机的耗材替换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重点。本文深入探讨CET中恒针对佳能C5255、C5250等机型...
干发新革命:大宽尾加长吸水洗浴... 从困扰无数爱美女性的洗发烦恼说起,这款2025年问世的大宽尾加长干发帽,究竟是如何凭借超凡吸水性和卓...
大理石马赛克:重塑户外空间的艺... 定制天然大理石马赛克拼图如何在户外空间焕发独特魅力?本文深入探讨这种高端建材的设计理念、应用场景及选...
宝宝防晒新宠:大容量晒乳全方位... 随着家长对宝宝护肤的关注提升,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针对婴儿设计的专业晒乳。其中,大容量的紫外线防护乳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