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口是一个生动的货郎担雕塑矗立,墙上描绘的是熠熠生辉的制糖工艺画,车间里榨糖师傅手持长柄铁勺一勺勺忙碌着榨取红糖……
初冬季节,“红糖之乡”义乌开启一年一度的榨糖季。走进义乌市城西街道上杨村铭悦红糖厂,空气中都是熬制红糖香香甜甜的味道。
红糖榨取于糖蔗,义乌用糖蔗榨制红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红糖之乡。据考证,清康熙《义乌县志》、雍正《义乌县志》均有“蔗糖:墨者近始习熬”的记载。清光绪年间的文学家徐珂在《清稗类钞》的“工艺类·制糖轩”类目下记述:“出义乌城向西,至佛堂镇,迤逦三十里,弥望皆糖梗也。”反映了当时的义乌糖蔗已广泛种植。鼎盛时期,红糖曾占义乌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今年建厂20周年的知名老字号铭悦红糖厂,就是义乌土红糖制作的一个代表。
创始人杨倡春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当年他曾在义亭镇田塘村租地种植糖蔗,规模达70亩。“我在低田的岳父母家附近开始糖蔗地的种植,一种就是八九年,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份‘甜蜜的事业’。”
随后,他以女儿名字命名的“铭悦”品牌,投入了他全部的热情与心血。
杨倡春做红糖,一直沿用当地数百年来沿用传统红糖加工方式——
一捆一捆扎好的糖蔗,运到榨糖厂,榨糖机榨取糖汁后开始熬糖。
糖厂内有相连的九口铁锅,由大到小“一”字形排开,每一口锅就是熬糖的一道工序。
糖浆从一口锅逐步转移到另一口锅,师傅按照糖浆的老嫩掌握灶下的温度,最后一口锅里的糖浆舀进糖槽,熬糖全凭手工操作和经验判断。
冷却后用刀铲和木杵搅匀捣碎,再用丁字形的木锨顺着糖槽来回推压碾成粉末。
土法熬制的红糖色泽金黄略带青色,甜味醇正,糖性砂软,被誉为“义乌青”,是红糖中的极品。
“每年腊月,义乌一带家家户户用花生、豆、芝麻、米等拌上传统红糖进行加工,制成冻米糖、粟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多种“年糖”,寓意迎新除旧,也代表着庄稼人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杨倡春说。
在传统红糖的基础上,杨倡春从保健的角度着手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如老姜红糖、产妇红糖、玫瑰红糖等衍生产品,线上线下都十分畅销。
11月15日的庆典仪式上,杨倡春和女儿杨铭悦挑起了“鸡毛换糖”的担子,拨起了古朴的拨浪鼓,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铭悦红糖厂的二十年,是义乌民营经济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伟大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从谢高华书记钦点的农民代表,到今天行业的佼佼者,父女俩的故事就是‘义乌精神’最真实的写照。”宁波商会会长周建强说。
“20年前,爸爸用我的名字种下一颗甜蜜的种子,20年后它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而我,会像守护童年的糖梗田一样,守护好这份事业,让‘铭悦红糖’的甜,继续飘向下一个20年,飘向更远的地方。”杨铭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