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创新甜品——奶皮子糖葫芦在昆明各大商圈掀起打卡热潮,其独特的口感和创新的造型迅速占领本地社交媒体平台。然而,有网友调侃:“我还没吃上,就宣告不宜多吃了。”这款将冰糖葫芦与奶皮子结合的创新甜品,其健康风险成为营养专家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开屏新闻记者特邀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张娴对此进行专业分析。
现身商圈价格不菲
目前,昆明市面上的奶皮子糖葫芦根据口味和用料不同,每串售价在20元至32元之间。爱琴海购物中心一售卖奶皮子糖葫芦的工作人员介绍,因选用品质较高的新鲜水果,添加辅材涂层,再加上特有的奶皮子,其价格会高于传统冰糖葫芦,属于甜品中的高端消费品。
开屏新闻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奶皮子糖葫芦有山楂、青提、草莓、无花果、菠萝蜜等口味,消费人群以中青年和儿童为主。这款网红甜品在昆明并非随处可见,主要分布在万象城、同德广场、爱琴海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圈附近。部分消费者也会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尝鲜。
高热量“刺客”健康隐患多
张娴指出,从原料看,奶皮子糖葫芦由水果、奶皮子组成,看似健康,但制作过程中在外层包裹的糖衣,使这款美食披上了“高危外衣”。
她列出了一组数据:每100克山楂热量102千卡、葡萄45千卡、草莓32千卡,每100克奶皮子高达460千卡,每100克白砂糖也有400千卡。“这些食物组合在一起,热量很轻松就超过千卡,奶皮子糖葫芦实属热量‘刺客’无疑。”
针对奶皮子中的饱和脂肪含量问题,张娴解释,奶皮子是内蒙古牧区的传统乳制品,主要分离提取原料乳中的脂肪,脂肪含量较高。传统发酵奶皮子粗脂肪平均含量达49.83±7.13%。
她进一步指出,2009年美国学者提出“膳食炎症指数”概念,将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等特点的膳食称为促炎膳食,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奶皮子因制作方式不同,脂肪含量及种类也不同,应选择含较少饱和脂肪酸的品种。”
此外,张娴介绍,奶皮子糖葫芦外面的糖衣属于添加糖。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过多添加糖摄入会增加龋齿发病风险,导致体重增加、肥胖,进而发展为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对儿童而言,过多添加糖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对爱美人士来说,过多糖摄入会加速皮肤糖化反应,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色素沉着、产生皱纹,加速皮肤衰老。”
特殊人群食用需谨慎
针对不同人群,张娴提出具体建议——
糖尿病患者:不推荐食用,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限制摄入,避免饱和脂肪和糖的叠加风险。
肥胖或减重人群:需严格控制摄入量,避免热量超标。
儿童:食用后及时漱口或刷牙,预防龋齿;避免替代正餐;不宜作为奖励机制;注意过敏症状。
张娴表示,奶皮子糖葫芦属于高风险零食,偶尔解馋可以,切不可作为日常食品。她建议,食用时可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或蔬菜,帮助延缓血糖上升。消费者也可自行制作改良版,如用无糖酸奶或低脂奶酪替代奶皮子,用代糖或少量蜂蜜替代糖衣。
网红奶皮子糖葫芦的走红,反映了当下消费者对新奇、跨界美食的需求。尽管其价格和健康影响引发讨论,但无可否认,它也成功为昆明美食地图增添了亮色。消费者在追逐潮流的同时,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
开屏新闻记者 李松梅 陶彦然
一审 朱婉琪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上一篇:5分钟“邪修”熬好一碗粥,真香!
下一篇:锡林浩特冬天的甜,是糖葫芦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