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周馨摄影
每天下午5点半,孙女放学了,新家的小餐厅里,一桌晚饭烧好了,只要看见了三文鱼,孙女的眼睛就亮了,哇,好吃的!
新家已竣工,小餐厅里一家人祖孙三代的温馨晚餐,终于不是梦。这个梦,66岁的荀维香等了40年,就要梦想成真。
今年,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海西居民区普育东路101弄1-4号,通过“部分抽户+原址改建”,完成了小梁薄板更新改造。
1986年,纺织女工荀维香结婚成家,家就在普育东路101弄。普育东路101弄1-4号房屋建于1972年,建筑结构为小梁薄板砖混结构,房屋产权人是区属国企南房集团,荀维香和邻居们都是租户。就像所有的小梁薄板住房一样,居住不成套,卫生设施匮乏,过日子遇到不少尴尬。当时,荀维香家的门洞里,一共有三户9个人,卫生间只有一个,每天早上,大家都要抢马桶,怎么办呢?孩子们要赶着去上学,卫生间就先让孩子们用吧,马桶紧张,好人家懂礼让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马桶尴尬,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很多年里,普育东路101弄1-4号142户居民,最大的诉求就是改造房屋。这个诉求,终于在2023年得到回应。2023年7月,第一轮居民意愿征询以97.18%高比例通过。2023年12月,项目二轮签约率首日即达到100%,依据《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协议正式生效。
普育东路101弄项目周边空间拥挤局促,现状间距、退界均已不满足现行技术标准,房屋并没有“长高长胖”的拓展空间。黄浦区规划局、房管局、住建委、街道、南房集团反复研究,最终采用“部分抽户+原址改建”的组合方式实施成套改造。
荀维香也明白,房子不能“长高长胖”,142户人家中要抽出10户搬离,才能改造卫生间,增设小阳台。那么,自己家到底是留下来,还是拿上补偿款搬离呢?想来想去,她和老伴决定还是留下来。荀维香在海西社区出生长大,结婚成家也在这里,孙女上的幼儿园就在家对面,如今读的中学步行5分钟就到,小区马路对面就是第二人民医院,4号线地铁站步行也是一点点路。好地段,舍不得。
留下来,就等好房子了。过去一年,隔三差五,荀维香和老伴就会回来看看正在改造的新家。虽然建筑工地进不去,但新家的模样,他们在图纸上可是见过的。
改造时,荀维香特别向南房集团施工方提出了一个要求——新家的一间卧室缩小一点,留出空间,做成小餐厅,再砌一堵墙,隔开餐厅和卧室。小餐厅一头放冰箱,一头放餐桌,灶台就在旁边,才出锅的热菜热饭上桌,也不过两步路,总是热气腾腾的。
热气腾腾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今年”十一“前夕,普育东路101弄1-4号改造竣工,脚手架、网罩都撤去了,新房子亮相!
”哇,看看外墙的颜色,深铁灰配浅米黄,每层走廊镶嵌大面积玻璃窗,太时尚啦,电梯井道也配好了,出乎意料!“荀维香说,第一眼看见,就忍不住笑了。
更开心的是,家里有了设施齐全的卫生间,如厕、洗澡都很方便,荀维香说,这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阳台上,已经安装了水龙头,等搬进来,放进洗衣机,就好洗衣裳了。两间卧室,装修时,还可以再优化,隔出小空间,就放得下孙女的小床小书桌。如今灶台高度是80厘米,再抬高10厘米,“我就不用弯腰烧菜了,谁让我是高个子呢!”荀维香大笑着说。
无论如何,小餐厅里一家人祖孙三代的温馨晚餐,就要来了。
上一篇:“酸奶界爱马仕”,悄悄大降价
下一篇:【人文地理】苏稽味道||郭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