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微信公众号)
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尊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负责调畅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一旦肝脏功能失调,不仅会影响消化、情绪,还会波及全身。对于肝病患者而言,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的养生智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积极作用。
肝病患者如何利用中医方法养生?
中医养生强调整体观和“治未病”思想,核心在于“平衡”二字。肝病患者的养生,应围绕“疏肝气、养肝血、慎劳损”三大原则展开。
一情志养生:疏通气机第一要务
中医认为“怒伤肝”,情绪波动,尤其是郁怒、烦躁,最易导致肝气郁结,使病情加重。反之,肝气不舒也会让人情绪低落、易怒,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管理情绪是肝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学会疏导: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如聆听舒缓的音乐、与友人倾谈、培养种花、书法等静心爱好。
顺应自然:春季对应肝脏,是肝气升发的季节。此时应多出门踏青,感受万物生机,有助于肝气的疏泄和条达,避免独自困坐愁城。
二饮食养生:清淡柔和,滋养肝血
肝病患者的饮食,切忌肥甘厚味,以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应遵循“减酸增甘”的原则,因为酸味收敛,不利于肝气疏泄,而甘味能健脾,中医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
宜食之物:多吃性味平和、绿色入肝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绿色蔬菜;红枣、薏米、山药等健脾食材;以及瘦肉、鲫鱼、豆腐等优质蛋白。
慎食之品:严格戒酒,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毒性。避免辛辣、油炸、烧烤类食物。对于肝硬化或伴有腹水的患者,需严格控制盐分摄入。
药膳推荐:
枸杞红枣粥:枸杞子滋补肝肾,红枣健脾养血,与大米同煮为粥,温和滋养。
玫瑰菊花茶:玫瑰花疏肝解郁,菊花清肝明目,适合情绪不佳、目赤口干者代茶饮。
三起居运动:规律作息,动静相宜
“人卧则血归于肝”,高质量的睡眠是养肝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保证子午觉:中医认为夜晚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经当令之时,此时进入深度睡眠,利于肝血充盛和肝脏的自我修复。尽量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帮助肝气疏泄。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瑜伽等和缓运动,避免剧烈、大汗淋漓的运动,以免耗伤气血。特别是太极拳,动作圆活,讲究意、气、形的结合,对疏肝理气尤为有益。
四传统技法:外调经络,内养脏腑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一些中医外治法可作为辅助。
穴位按摩: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它是肝经的原穴,常按揉可以疏解郁结的肝气,缓解烦躁情绪。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按摩可同时调补三脏。
中药调理:切勿自行服药。务必在中医师辨证论治后,根据具体证型(如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血不足等)开具个性化方药,如逍遥散、茵陈蒿汤等加减。
肝病的调养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中医养生方法贵在坚持,融入日常。它并非取代现代医学的治疗,而是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通过涵养情志、调理饮食、规律起居,肝病患者完全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提升生命质量,与肝脏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