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海派饮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海派饮食和中国古代饮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主食方面,上海的面条、馄饨、馒头、大饼等与中国古代面食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本帮菜中,一些菜肴与宋代以来的菜品在食材、烹饪方法等方面有何关系?上海及江南饮食风俗与古代饮食文化、饮食活动又有何关联?
11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方笑一教授将为读者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并与大家一同“品味”海派饮食以及有着深厚韵味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阅读”由美食串起来的上海历史。
【海派文化系列】主题讲座
活动时间
11月23日(周日)14:00-16:00
活动地点
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福州路401号)
嘉宾
照片为嘉宾方笑一与南翔小笼创始人黄明贤塑像合影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
参与方式
观看直播
报名线下参与
好书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教授,
带你领略人间诗意。
90首经典诗词,咏怀人和物,剖白情与志。
《诗意人间》
签名钤印本
方笑一 著
东方出版中心
定价:58.00元
这里有你需要读的诗人和诗章。方老师细细讲解,带你触摸诗歌发展脉络,叩问诗人心灵深处,更有各类文史知识俯拾皆是。
《诗意人间》从茫茫诗海中精心择取90首经典古诗词进行讲解,以时代为次,将诗人一一排列。纵读之,触摸诗歌发展脉络,建安风骨、大唐气象、两宋风韵,尽收眼底;横读之,叩问诗人心灵深处,造访他们看过的风景,体味他们内心的悲喜;更有丰富的古代文史知识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人事、风俗、节令、器物、格律、辞章……包罗万象。
每一位诗人,都有一颗跃动的诗心,贴近这些诗心,不仅可以见诗人、见自己,更能见广袤天地、见人间众生。
精彩试读
《诗意人间》收录了我为九十首中国古典诗词撰写的解读文字,其中一部分已见于报刊或其他出版物,但经过重新校订,另一部分则是我新写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苏轼和一位朋友游览泗州南山,写下这样的词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此时的苏轼,已经历了“乌台诗案”的九死一生,也在黄州度过了四年多的谪居岁月,他对“人间”二字,有了新的感悟。
人间的真味是什么?苏轼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清欢。这是一种清淡的、清新的欢愉,并不是那种浓烈的,穷奢极欲的,手舞足蹈、令人亢奋的快乐。这两个字,凸显了苏轼对人间至真至美境界的理解。苏轼是一位美食家,所以他将“清欢”落实到了饮食层面,茶中是雪沫乳花,盘中是蓼茸蒿笋,还没到立春,诗人就试起春盘来了。所有食物,都是清淡的。
《春中帖》页,宋,苏轼书,纸本,行书
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用“清欢”二字,为我们勾勒出一个诗意的人间。这样的人间,并不拒绝世俗的美味,并不鄙视日常的饮馔,并不追求躲进深山,辟谷炼丹。日常生活,世上万物,一草一木,皆具诗意;这样的人间,又不仅仅停留和满足于世俗的享乐,诗人面前摆放着的,不止是一盏清茶,几样菜蔬,雪沫乳花与蓼茸蒿笋之间,分明蕴含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美。诗人将其捕捉到手,又以春风词笔,发为佳构。苏轼眼中的人间,包含着世俗的和超越世俗的两重诗意,这是真正的诗意人间,千载而下,依然令人神往。
苏轼写下这几句话的时候,已经饱尝了人生苦难,此刻,他内心保留的诗意,他品出的人间真味,其实都彰显了一种力量。就古代中国的境况而言,假如真的存在这样一个诗意人间,那么它所关涉的绝不仅仅是美丽与甜蜜,更关乎个人的尊严、勇气和力量。
在我给本书命名的时候,苏轼的词句突然涌入脑海。我同样希望通过这些古诗词的解读文字,勾勒出我心中的那个“诗意人间”,它既属于诗人,又应该属于本书的每一位读者。当然,假如与我先前出版的《诗家十讲》一书一起阅读,你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内心世界。
11月23日,
相聚上海古籍书店,
同方笑一教授一起探寻海派饮食文化~
上一篇:原创 天上玉液琼浆不如九江封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