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更年期是什麼嗎?"
為了拍攝關於更年期的視頻,一比特博主舉著相機走上街頭,向路人提問。
"不清楚,沒研究過。"畫面裏看得出,這位小哥對更年期的漠然和不在乎。
"就是發飆發火啊。"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孩回答到。
"就莫名其妙發脾氣,我看電視上都是那麼演的……"另一個男孩回答時帶著疑惑。
"更年期不就是有病嗎?"
類似的答案太多了,大部分人會認為更年期就是"莫名其妙發脾氣""發瘋""發神經"。
至於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大多數人的回答是:"電視劇都是那麼演的。"
的確,回想起看過的家庭劇,裡面的更年期媽媽個個都脾氣焦躁、偏執,很難給人留下好印象。
但更年期,真的是這樣嗎?
一、更年期時候的媽媽,是在"發神經"嗎?
在許多女性的眼中,"更年期"是一個貶義詞,意味著衰老和神經質。
更年期,在醫學上相當於"圍絕經期"。隨著女性的年齡增長,雌激素的分泌逐步减少,開始出現月經紊亂症狀,最終絕經,停止排卵。絕經前後這段時間被稱之為"圍絕經期",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徵兆。
女絕經期最先出現的症狀是月經紊亂,激素的突然變化會產生情緒起伏,被世人扣上"發神經""不正常"的標籤。其實,這是下丘腦的體溫調節功能障礙介導,加之雌激素撤退,導致精神情緒障礙。除此之外,潮熱難耐、頻頻出汗等症狀也會使女性情緒不定。
難以入眠也是更年期的表現,多是由情緒焦慮、煩躁,精神緊張、心神不寧導致。
還有部分女性會抱怨自己"高興不起來",歸根到底是因為雌激素减少,垂體促性腺激素增多,引起神經內分泌失調,並伴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情况,讓更年期女性產生抑鬱、焦慮感,因而高興不起來。
我國一項針對女性更年期的調查發現,女性在圍絕經期的焦慮症發生率達到81.58%,即使是輕中度焦慮,其發生率也達到了68.42%,而抑鬱症的發生率更是高達85.09%,檢查出輕中度抑鬱率為73.68%。
二、度過更年期,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今年年初,在外工作的小林(化名)回老家參加爺爺的葬禮,見到媽媽時,發現她的神情陰鬱,不愛交談。當時,她只認為是媽媽睡眠不好,並無在意。
回到重慶後,媽媽頻繁打電話向小林訴苦,常常感到胸悶發慌,仿佛被困在小黑屋一樣難受,越發焦慮烦乱。
此時小林意識到不對勁,詢問後得知媽媽的月經已經停了半年,她猜想媽媽可能進入了更年期。但小林心存僥幸,認為更年期很正常,熬過這段時間就好了,也許只要兩個月。
然而,事實證明小林大意了!
再次接到媽媽的視頻電話時,她的聲音非常焦急,眉頭緊鎖,瘦了很多。在爸爸的陪同下,她到縣醫院檢查,一路上情緒起伏不定,鬧騰發火,甚至胡思亂語。
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可是回家後,媽媽的症狀沒有緩解,常常發出"不想活"的呐喊。沒過幾天,爸爸帶她到重慶的醫院看病,很快就被診斷為"中度抑鬱、輕度焦慮、輕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確診後,媽媽開始吃藥,心慌焦慮感有所緩解,夜晚也能入睡了。
後來,家裡停掉茶樓的生意,小林的父母開始遊山玩水,期間媽媽沒有停藥,吃夠了療程。情緒越來越穩定後,媽媽繼續規律服藥,重新找了地方開茶館。
一個月前,小林回家後發現媽媽的氣色紅潤,臉上有了發自內心的笑容,讓她舒了一口氣。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博士王怡蕊表示,更年期期間的激素波動、生活壓力、夜間盜汗、衰老焦慮等,都會讓女性產生負面情緒,繼而引發情緒波動,甚至抑鬱。親人離世等誘因也會造成心理疾病。
同時,小林的母親有驚恐發作的表現,就像心臟病發作一樣,會突然不適、胸悶氣短,永續幾分鐘或幾十分鐘。
對於女性更年期抑鬱、焦慮的問題,王怡蕊認為沒有必要硬抗,應當積極通過心理或藥物治療來干預。
三、處於更年期,調理很重要
1、作息規律
更年期期間,作息要安排得張弛有度,晚上11點上床睡覺且保證八小時充足睡眠,在消除疲勞之餘也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情緒。
2、補充激素
更年期體內雌激素驟減,如果症狀明顯,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適度補充雌激素,改善不適症狀。
3、均衡飲食
女性步入了更年期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建議多食用富含B族維他命的食物,同時做到低鹽飲食,多吃富含鈣的食物,以避免更年期造成的骨質疏鬆。
"你是不是更年期啊!"這句充滿負面意義的罵人詞彙,其實只是女性必經的一個階段,我們應該對更年期女性多些理解、關心和呵護,給予鼓勵並陪她們一同度過這段痛苦時期,而不是拿它開玩笑,傷了親友的心。
參考資料:
[1]圍絕經期是女人的正常階段嗎?其實它可以很驚險!.中山大學附屬六院生殖中心.2020-10-22
[2]更年期不就是女人正常的階段嗎?媽媽告訴我,它可以很驚險.果殼病人.2020-10-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