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頂級的猪肉料理,沒人會忘記金華火腿,這道和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義大利帕爾馬火腿並稱為"世界三大火腿"的美味,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被列為貢品。雖然東西方人吃火腿的管道有許多不同,但這並不妨礙吃貨們鑒賞美味,而金華火腿也享譽中外。
金華火腿的吃法千千萬,和西方世界的火腿不同,我們中國的火腿更講究火候,需要通過烹煮來展現火腿的美味。金華火腿分為滴油、中方、上方、火踵和火爪,根據不同部位來區分它們的烹飪管道。由於火腿用鹽醃制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年,所以連骨頭都吃進鹽了,不適合生食。
而美味的形成,往往伴隨著一些奇怪的傳言。傳說金華火腿的製作過程很有意思,每十根金華火腿中,就隱藏著一條狗腿。具體是否如此,恐怕有很多人要跳出來否决,但清末時期那群愛吃愛喝的人士裏也有一比特名為唐魯孫的食客,在《宜酒宜飯宜茶宜粥的火腿》就提到了金華火腿中的狗腿。
唐魯孫這樣寫道:"有人說醃制若干只火腿中,必定要有一隻戌腿(狗腿)才能提鮮,您如果問一般制腿的老師傅,他們總是笑一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其中有什麼貓兒溺,外行人就莫測高深了。"又說:"戌腿精華全被猪腿吸盡,所以味同柴木,確實信而有征。"其中的"戌腿"指的就是狗腿。
為什麼"戌腿"指的是狗腿呢?因為中國古代認為"狗肉不上席",雖然好吃,但不適合登上大雅之堂,囙此非要拿出來的時候,就用"戌腿"來代替。這種腿肥肉少,做成火腿之後油脂也少,囙此比普通火腿更加乾瘦,吃起來反而有一種嚼肉乾的感覺,而滋味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而關於這狗腿的由來,在當地也有這樣一個傳說,說當年做金華火腿的其中一位掌櫃,本來雇了工人來看守醃制火腿的大缸,結果工人看著火腿,聞著香味,實在是嘴饞,便偷吃了一隻。結果大快朵頤後才想到,掌櫃的是要核對火腿數量的,這下糟糕,自己吃掉了一隻火腿,上哪兒去找填補呢?
想來想去,這工人就决定到外面偷一條狗回來,將狗的腿處理後藏進醃制火腿的缸中,這樣掌櫃過來數火腿,就不會發現火腿的數量有變。過了幾天後,醃好的火腿出缸,掌櫃的來驗貨,結果發現唯獨這一缸的火腿醃制出來鹹香撲鼻,滋味色澤都比其他缸出來的火腿要好,便找來工人一問究竟。
這一問,工人就什麼都招了,畢竟製作火腿的猪腿相似,時間相同,就連醃制的鹽分比例都一樣,唯獨一個不同,就是工人在這口缸裏加了狗腿。於是掌櫃的在下一缸要醃制的火腿中加入了一條狗腿,果然醃制出色澤紅潤,香味濃厚的火腿來。又經過幾番測試,掌櫃的立下規定,一缸10條猪腿,放一條狗腿一起醃。
有人說,這是因為戌腿的精華全都被猪腿吸收,囙此火腿醃制出更加濃郁芬芳的滋味。那麼金華火腿裏是不是因為加入了狗腿後更加美味,我們不得而知。最起碼現在的火腿製作工藝中,已經沒有這道程式,更多的是經過精密計算,通過人工調節溫度、濕度來造就火腿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