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1歲男童腦死亡,母親捐出6個可用器官,坦言:這是他最好的歸宿
admin
2021-08-18 17:15:36
0

原標題:1歲男童腦死亡,母親捐出6個可用器官,坦言:這是他最好的歸宿

小海今年19歲,是一名腎臟移植等待者,他已經等了1404天了。

這天,小海終於接到了醫院的電話,說終於有合適的腎臟器官了。

但令人遺憾的是,腎臟只能存放24小時,小海卻無法在第二天8點前趕到醫院。

"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30萬器官衰竭患者,其中僅有1萬名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手術,還有大量患者在默默等待適合自己的器官,也有部分患者在等待中離世……

一個人的器官捐獻或許可以挽救多個人,但在一些人眼裡,"死無全屍"是大忌

一、器官捐獻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嗎?

朱乃庚也不記得自己多久沒睡過安穩覺了:手機24小時開機,半夜一接到電話就往醫院跑,腦子裏還要琢磨著,怎麼和患者家屬溝通……

朱乃庚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器官捐贈的協調員,這些年他帶著他鼓鼓的公事包,跑遍安徽幾十家醫院。他的任務就是與捐贈患者家屬進行溝通

"那種感覺就像靈魂在孤獨的黑夜裏彷徨、呐喊。沒有强大的內心,真不知道怎麼堅持。"朱乃庚表示,對於捐贈器官,患者家屬十有八九都是反對、抗拒的。甚至有些人已經達成初步意向了,後來卻因為某些原因臨時變卦。

"當時一比特因車禍顱腦損傷患者,搶救無效被判腦死亡。我和患者的愛人、女兒聊了兩個多小時,他們已經要點頭了。卻因為患者其他親屬知道了,表示人死後怎麼可以再挨一刀?最終家屬表示不再考慮。"

朱乃庚表示這樣的故事經常發生,他認為保存遺體完好的傳統觀念仍是器官捐獻面臨的最大阻力

中國傳統觀念追求,人死後要留全屍。在部分人看來,人死後還在要他們身上開刀,靈魂不得安生,對死者的不尊重

對於所謂全屍,傳統的土葬是將死者埋在土地裡面,所以都講究屍體的完整。然而現代人已經不推行土葬了,死後都是一把火燒了,化成骨灰,其實也沒有什麼"全屍"可言

傳統的"固有觀念"其實很多漏洞,就比如一比特病人生前開刀動手術,胃切掉一點,肺切掉一點,肝臟切掉一點,腸子切掉一點,患者總算活過來了。為了救命,他的身上早已"千瘡百孔",如果說要保持身體完整,那乾脆就不要去做手術了。

二、器官捐獻:生命的接力與延續

如果換個角度去看待,器官捐獻其實是"另一種活法"。

2019年9月,北京市一處房屋意外坍塌,還不滿2歲的滿玉昂從廢墟被救下。經過醫生搶救未果,23天后,被確診為腦死亡。

醫生告知玉昂媽媽,有一比特12歲的小朋友需要心臟,而玉昂的心臟可以讓這個生命垂危的小朋友獲得新生。在經歷了20多天的掙扎,玉昂媽媽决定捐獻兒子所有可用器官

"最起碼他的生命還在別人身上延續。他的器官還能救四到六個小孩,這也是他最好的歸宿,對我們心裡也是種安慰。"

圖源網絡

滿玉昂的肝臟運往北京,兩個腎臟一個運往鄭州,一個運往廣州。兩個眼角膜也融入新的生命,代替他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當問起玉昂媽媽是如何捨得捐獻這六份"珍貴禮物"時,她說:看到別的家長在等待,只要一個心臟孩子就能存活,她知道失去的痛苦,她不願別的家庭也經歷這些

玉昂的心臟救活了一個小女孩,醫生用答錄機記錄下來她的心跳,放進小熊裏,送給了玉昂媽媽。

撲通撲通的心跳聲,這對玉昂父母來說,大概是世上最美好的聲音。

圖源網絡

心臟在另一個"健康"的身體中有力地跳動著,雖然玉昂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但他的心跳卻不會停止

三、你願意成為一名器官捐獻者嗎?

2020年,中國紅十字會資料顯示,全國人體器官捐贈志願登記人數超200萬,累計實現捐獻2.8萬餘例,捐獻器官8.3萬餘個,有8萬餘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臨床統計,我國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但捐獻的器官只有1.7萬餘個,仍有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因遺體短缺,部分醫學院校無法進行人體解剖,只好取消該門課程。可見,捐獻短缺問題依然嚴重。

那麼,如何成為一名器官捐獻者呢?

小九在後臺收到有熱心網友留言:想要捐獻器官,但不知道怎麼登記?

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年滿18歲,帶上自己的身份證,到就近登記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並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錶》,或登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進行線上登記。

此外,也可以通過郵寄、傳真等形式向登記管理機構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錶》。

圖源:央視新聞

為了鼓勵器官移植,支付寶也推出了"便民"登記:打開手機裏的支付寶,找到"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動動手指,不到10秒,一鍵就可完成公民器官捐獻的志願登記。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於2016年底在支付寶上線。該平臺已與全國40家醫院實現對接,公眾可通過支付寶平臺、相關醫院官方網站及公眾號等途徑進行器官捐獻志願登記。截至2020年6月10日,施予受網站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超過133萬人次

器官捐獻只是一種個人意願與理念認同的表達,並不代表不捐贈就是"沒有愛心"、"不善良"

比起捐贈者的意願,我們更應該重視捐獻者背後困難家庭的救助;明確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相關規定,保護捐受雙方的權益等等,讓這些捐獻志願者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及"安全感"

參考資料:

[1]《奔走在生死之間!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的獨白》.健康時報網.2017-04-14

[2]《器官捐獻者家屬,為何不敢接受采訪?》.視覺志. 2020-09-01

[3]《疑惑|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移植患者要花幾十萬?》.央視新聞. 2015-04-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成都,这座钟灵毓秀的巴蜀古城,以麻辣鲜香织就人间至味。在这里,每一缕炊烟都飘散着诱人的香气,每一条街...
9月14日 第三届辽疆美食文化... 为深化辽疆两地文化交融与经贸合作,“味留石城·爱满辽疆”第三届辽疆美食文化市集将于9月14日至17日...
中秋美味“饼”纷登场 花样月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作为中秋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月饼市场十分热闹。虽然距离佳节还有大半个月,...
罗永浩再次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天元)9月11日,继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否认门店使用预制菜之后,罗永浩通过社...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一句新疆谚语,道出馕在新疆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新疆2...
延吉荞麦冷面:冰碗里的酸甜山河 六月清晨的降温信号 延吉的六月,太阳刚爬过帽儿山的轮廓,街边的冷面店就飘起了冷气。玻璃门被推开时,总...
豆沙馅也能塌房啊,我接受不了豆... 什么?板栗饼也是土豆???快来个人告诉我不是真的!
原创 白... “白露吃应季,解乏不用急”,一到白露,不少人总觉得腿脚发沉、浑身没劲儿,爬两层楼就喘。老辈人说 “秋...
30款融合新菜品,口味丰富味型... 30款融合新菜品,口味丰富味型多样,总有几款属于你的菜。 麻辣豆棒,既可以当解馋零食,又可以当素肉...
万万没想到,楂片竟是帕金森患者... 提到山楂片,多数人只把它当助消化的零食,却没料到对帕金森患者而言,这不起眼的食材竟能发挥不小的辅助治...
爆炒鳝鱼片的做法:总有你喜欢的 鳝鱼被誉为 “水中人参”,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尤其适合春夏滋补。而爆炒鳝鱼片更是家常菜中的 “下饭王...
福建十大名面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隐藏的吃面大省。明明地处南方,为何福建人偏偏爱吃面呢? 早在秦汉以前,...
河马精酿荣膺2025酒业金盛奖... 近日,在济南举办的GHA2025酒业家·中国酒业金盛奖颁奖典礼上,联合优品(安徽)供应链有限公司旗下...
今日菜肴(辣椒炒肉,红烧鲈鱼,... 辣椒炒肉 一、 历史渊源:一碗镬气十足的江湖气 辣椒炒肉,顾名思义,主角是辣椒和猪肉。但要追溯它...
江苏麻婆豆腐的家常做法,麻辣鲜... 麻婆豆腐作为经典川菜,在江苏家常做法中融入本地口味偏好,以麻辣鲜香、嫩滑入味著称,搭配米饭堪称一绝。...
从“分散发展”向“生态共荣”,... 文 | 杨雯 2017年,川酒集团肩负“整合酒企、壮大川酒”的使命应运而生。七年来,川酒集团成为中国...
苏州奥灶面:一碗入魂的江南烟火 清晨的第一缕面香 平江路上的老面馆总是亮得最早。凌晨五点半,王记面馆的木锅盖被蒸汽顶得咯咯响,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