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克八嘎阿西吧,這些詞咋就這麼好學?|詈罵語與外文學習
admin
2021-07-14 03:01:00
0

原標題:法克八嘎阿西吧,這些詞咋就這麼好學?|詈罵語與外文學習

作者|Emeria

作為文化現象的詈(lì)罵語

儘管每一本外語教材都會用數位、顏色、打招呼或者是親屬稱呼來開始語言教學,但絕大部分人第一個熟練掌握的外語詞卻是罵人的話[1]。

儘管低俗粗魯,但這些話其實是民族文化裏不可分割的部分,正如魯迅先生所言:

無論是誰,只要在中國過活,便總得常聽到「他媽的」或其相類的口頭禪···假使依或人所說,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那麼,這就可以算是中國的「國罵」了[2]。

而從心理學與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髒話至少有以下三個功用:清滌/發洩惡言以及社交[3]

在不小心踢到脚趾時,你會近乎本能地喊出「臥槽!」;

在遭遇伴侶出軌的情况時,你會想要叱駡小三「臥槽尼瑪!」;

在巧合地遇上十餘年未見的老友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說「臥槽怎麼是你!」;

上述的髒話替換成別的什麼文明的詞,總會覺得對不上。這些時候就是應該爆粗口

髒話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如此廣泛,加之它讓語言變得如此多姿多彩,看上去我們不必將所有的髒話都一棍子打死,將其視為低貭素、低能或低智。

拋開對髒話的負面印象後,接下來咱們就來探討一下文中開頭提到的現象:

為什麼單詞那麼難背,髒詞卻能脫口而出呢?

「髒話」的優勢

//1.節奏簡短有力

髒話最突出的優勢就是音節簡短,這在咒駡裏是相當有力的,有學者總結了英文中的十二個髒詞(fuck、shit等),發現其中的十個詞都是單音節,而其他詞(bloody與bastard)都是首重音

這種節奏的力道與咒駡的情緒性情境搭配得异常地好,而那些在民間「進化」數百年流傳下來的咒駡組合詞(例如Mother Fucker),其節奏也很棒,夾雜著鏗鏘有力的爆破音,念起來相當解氣[3]。

詞越短,越有氣勢,就越容易被記住,越容易脫口而出,詈罵詞在這方面天然地佔有優勢

//2.人們有打破禁忌的興趣

你有沒有過在《新華詞典》裡頭找各種與性有關的詞彙的經歷?

《性教育稀缺的年代,我們是這麼「懂事兒」的》@Lens

換到外語學習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越遮遮掩掩地,人們就越想看,這會給我們一種安全打破禁忌的興奮

另外,在短時間內瞭解一個社會的禁忌詞,既能够識別出針對自己的侮辱性言論,也能够辨別出不同社交場合中有哪些不應該說的話,這則是成人學習外語髒話的一個實用主義優勢[4]。

//3.帶有强烈的情緒

不管是日本動畫中主角看到反派,大喊「八嘎」沖上去幹架;還是美劇裏主角發現被坑,脫口而出的「法克」,詈罵詞總是代表著角色情緒的高漲,這種情緒也傳遞給了荧幕前的觀眾。

而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情緒會促進資訊的編碼,並且有助於資訊檢索[5],咒駡詞表達了那麼强烈的情緒,在我們腦海裏形成了那麼形象而鮮明的罵人畫面,自然就幫助我們把詈罵語刻在了海馬回中。

與咒駡詞類似,「товарищи」(俄語,達瓦裏希,衕誌),「오빠」(韓語,歐巴,哥哥),以及「頑張って」(日語,乾巴爹,加油)等詞也是因其自帶的强烈情緒,而流行於中文互聯網中。

「學習」髒話的好處

當然,如果我們只學會了這些髒話,那可就太浪費了,就像三歲的孩子知道屎尿屁後就把這些詞掛嘴邊,說完還自顧自地吃吃笑一樣,太流於表面了。

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看,從髒話學習一門語言至少還有這些方面的好處:

//1.它能幫助學習者迅速掌握句法結構

詈罵語相當地體現了語言的多樣性靈活性,例如fuck一詞,就至少包括限定動詞、動名詞、不定詞、名詞、副詞、感歎詞、連接詞等多種的用法[6 ]。

還在為區分英語的ing形式、ed形式煩惱?或者是搞不清楚基礎句型?或者想弄清楚各種詞性到底是什麼東西?

多找些帶fuck的例句,這些問題將能迎刃而解。

//2.它的例句更接近日常對話

學完國中教材多年以後的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歪果仁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時興用「How do you do?」「I'm fine,Thank you,And you?」對話。

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會用到「Jesus」和「Fuck」。

就像外國人在說中文時夾雜國罵,你肯定會覺得對方學到家了一樣,如果你在外語對話中夾雜詈罵語,對方也會這樣想。

知乎「外國人的漢語可以强到什麼地步?」@土匪圓

在外語對話中得體熟練地使用詈罵語,意味著你對語言的理解相當到位,你不光是簡單機械地用語言對話,而且是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其實是很高級別的技能了。

//3.髒話能幫助瞭解語言的本質

我們總說日語是不帶髒話的語言,即使是直白的「馬鹿」,直譯成中文也是程度相當輕微的「笨蛋」一詞。

但說到表達蔑視與不滿,日語和其他語言相比可謂是不遑多讓,只要簡單地搬弄語法,就能文雅地達到辱駡的目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人稱,日語的人稱代詞極其繁複,如果你在高位者面前自稱俺(おれ),將對方稱為貴様(きさま),這簡直就和當面罵「cao ni ma」差不多。

有些字幕組確實是這麼翻的

這種情況下,瞭解為何罵人的話有冒犯之意,為何本文化的人聽到之後會覺得不合適,對於你掌握語言的本質將大有好處。

綜上所屬,髒話也是一門學問,如果你對它的理解到達了下圖的這種程度,那麼恭喜你,你的外語學習已經相當不錯了,放心大膽地去和國際友人親切友好地交流吧!

《髒話文化史》p22

"

學堂君

學堂君覺得,學習髒話除了上述這些"好處"外,還有一個大大的用處——它可以快速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畢竟還有什麼能比大家一起罵人更能團結羣衆的呢??

投票

參考文獻:

[1]https://blogs.transparent.com/dutch/dutch-swear-words/

[2]《論「他媽的」》

[3]《髒話文化史》

[4]Horan,G.(2013).‘You taught me language;and my profit on't/Is,I know how to curse’:cursing and swear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3(3),283-297.

[5]Tyng,C. M.,Amin,H. U.,Saad,M. N.,&;Malik,A. S.(2017). The influences of emotion on learning and memor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8,1454.

[6]Dictionary,M.(1982). The macquarie dictionary. Macquarie Library Pty Ltd: Sydney.

作者| Emeria

編輯| Zene

(本文由京師心理大學堂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後臺,征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

點擊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