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過最傷人的話#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敞開心扉的少年》中,演員張萌分享了一個親子故事:
"有一次我有點不舒服。然後我們在車裡面,我女兒就把所有的車窗都按下去了。風一直吹進來,我特別的冷。我對女兒說,你能不能把車窗關上,那時候她才兩歲多。"
"她說,我不要我不要。我說,媽媽很冷,媽媽很難受,然後她就說我熱我熱。後來我跟她說,那好吧,你就是個自私的人,如果你這樣做的話。這時候她就哭,抱著阿姨說,我不是自私的人……"
"我說,你不關這個窗,我們所有人都不跟你說話。她就跟我們所有人說話,我們都不理她。過了一會兒自己就把窗關上了。"
節目中,張萌坦白原本以為這樣的處理方法很科學,直到後面才意識到,這樣的責怪其實讓孩子產生了一種自我否定感。
對於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言語是有點"過頭了"。
但其實,生活當中父母和子女之間這樣"過頭"的言語並不少見,比如網友們這樣分享:
言語如利刃,刀刀紮人心。
孩子們直至長大了,這些場景也許還留存在記憶深處,在每個被觸發的時刻獨自舐傷……
這讓人頗為費解,明明是血緣至親,為何偏偏不能好好說話?
為何親人之間不能好好說話?
接下來,我將從三個角度切入分析。
在身邊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間存在一個"雷區",那就是學習。
比如,同事秋天憂心忡忡地跟我說起女兒,初三之後這孩子成績就一直往下掉,她覺得是女兒玩手機時間太長的緣故。
她嘗試把女兒的手機收回來,但女兒卻對手機十分上癮,無論怎麼勸都不聽。
有一次劇烈衝突之下,她脫口而出,"我養你有什麼用,這麼不聽話,還不如養一條狗。"
秋天很快意識到自己說的話過分了,傷害到女兒。
但話已出口,卻是覆水難收。
"我平時跟任何人都不會說這麼過分的話,怎麼偏偏對女兒這樣?"和我吃飯時,秋天一臉的後悔、內疚。
而在我看來,這裡面有著典型的邊界不清。
學習,其實這個主體是孩子。也就是說,為學習負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會表現出對孩子學習的過度焦慮、過度參與、過度期待的狀態。這其實是一種邊界的入侵。
一個經典的比喻,就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父母把孩子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在學習這個領域過度干預。面對這樣的情况,孩子當然會感到不舒服。
因為誰都不希望被當做傀儡,接受"垂簾聽政"的干預。
同時,如果孩子聽了父母的話,也會讓他有一種融合感,分不清別人和自己。
所以,孩子越發地抗拒,而父母覺得孩子更加的不聽話,就越是收緊韁繩"教育"。
於是,衝突不斷地惡性陞級,藍色,黃色,橙色,直到最後演變成紅色。
在這樣的暴風雨漩渦中,他們彼此邊界融合,認知混亂,情緒捲入,行為糾纏,直到越陷越深,拔不出來。
在這樣的過程中,脫口而出傷人的話也是在預料之中了。
說到底,是親密關係中自我邊界的消弭帶來的傷害。
家長說傷人的話,還可能跟自身人格中的分離焦慮有關。
鼓勵和支持,其實是非常積極的力量。
我記得讀小學時,一次數學老師看了我的解題思路後對我說,"你真的很聰明,這是你的天分,別人不一定有的。"
這句話我記了很多年,直到它陪著我考上大學、讀完研究生、又鼓起勇氣出國。
所以,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父母師長真誠地讚美和支持時,孩子的人格結構就擁有了足够多的溫暖和養料,就像浸泡在北方寒冷的冬天裏開足暖氣的房間裏。
在這樣的房間裏待久了,我們也更扛得住房間外零下負十度的寒冷。
如果說,這是鼓勵和支持所帶來的力量。那麼相對的,家長的責駡和傷人則具有同樣甚至更大的影響力,只不過這樣的影響是摧枯拉朽的破壞性。
被言語傷過的孩子們這樣說:
家長傷人言語所帶來的攻擊性,會比任何一個人都具有穿透性地進入到孩子的自尊體系,拉低他們的自我價值,並內化成一個個暗黑的聲音,"你好差勁""你不配""你就是個失敗者",最終折斷他們飛翔於天空的翅膀。
所以,這可能就是人性的複雜。
在意識層面,家長也許秉持著"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的原則,敲打孩子助力他們前程似錦。
在潛意識層面,他們可能希望通過這樣的傷人言語,來摧毀孩子的自信、自尊和能力,讓他們永遠沒有能力離開自己。
這樣,父母也就不用面臨和孩子分離,可能帶來和啟動的"被拋弃感""缺失感""孤獨感"和"無意義感"。
這是父母人格層面的分離焦慮,也是他們自己所需要面對的人生議題。
越是能够深入察覺這方面的動力,越是能够穿越黑暗的隧道,獲得更加綜合的力量和自由。
有個丁克的朋友S說,"這輩子我不想要孩子,因為不想讓我的孩子出來受苦。這份罪,我自己承受就夠了。"
言語悲憤、蒼涼,底層盤亙著一個碗口粗大的創傷。
S是一個在言語暴力中成長的靚女,在她的回憶裏,那個在外"慫的要死"的父親一旦心情不好,或者是工作有什麼不適,回家就會"毫無保留"地痛駡她。
"說到底就是窩裏橫,外面受了氣就欺負自己的孩子,欺軟怕硬。"
在家庭中,孩子成了父母負面情緒的"發洩工具"。
因為他們純良、弱小、依戀著父母的養育而生,所以不得不做一個默默無聲、任人辱駡的受氣包。
這樣的父母,人格中可能是帶有比較誇大的自戀成分的。
他們並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