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學會傾聽,是一件有難度的事,但依然還是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admin
2021-10-08 05:01:52
0

原標題:學會傾聽,是一件有難度的事,但依然還是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技能就是:傾聽。傾聽是需要全神貫注去傾聽,在傾聽的時候,一般諮詢師是不說話的,更多的是目光的交流。

為什麼傾聽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很重要?因為來訪者在表達的時候,不是在對空氣表達,而是在跟諮詢師表達,諮詢師在進行傾聽的時候,大腦中在不斷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來訪者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他產生這樣的變化呢?

當來訪者感覺到諮詢師沒有耐心在傾聽,那麼內心就會產生疑惑或者不信任,就會覺得諮詢師沒有在重要處理自己的事情。這時候是非常影響諮詢效果的。所以諮詢師在修煉傾聽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積極關注去傾聽,而不是隨心所欲去傾聽。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在傾聽的過程中,別人就會覺得我們是在重視對方,就會將話題繼續進行傳播和發散。在傳播和發散的過程中,談話的質量就是非常高的。而且會期待下一次的繼續交流溝通。

學會傾聽是一件比較有難度的事,為什麼呢?因為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學識。在傾聽時,需要消耗體力和腦力,尤其還要給到及時的目光或者身體回應,這才是有效傾聽。當別人一直在說話,一直說著不停,自己實在不想聽了,怎麼辦?還要繼續利用自己的耐心聽下去。

當有耐心了,學識也比較重要。舉個例子,曾經的小學同學們,有些同學小學就畢業了,有些同學高中畢業了,有些同學大學畢業了,有些同學研究生畢業了,有些同學博士生畢業了。每一位同學的學識和認知是不一樣的。

畢業多年後重聚,相互之間在一起聊的是什麼呢?有些人聊孩子,有些人聊家常,有些人聊事業,有些人聊未來,有些人聊科技,有些人聊人生。每一個人聊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但是在聊的過程中,自己能够從中獲得什麼呢?自己能够從中挖掘到什麼呢?自己是否能够相互聊起來呢?畢竟經歷和思考面是不一樣的。

當一些人聊孩子的時候,自己不想聊孩子,那怎麼辦?那就好好傾聽著,對方說什麼自己就跟著說什麼。從而跟對方能够產生同頻共振,這樣彼此都不會尷尬。

很多的尷尬是怎樣產生的呢?往往就是我們的認知水准產生的,在突然遇到一種冷場或者尷尬氣氛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如何去進行溝通交流。

為什麼很多夫妻經過歲月的痕迹,彼此不再溝通了,彼此不再聊天了,彼此不再去傾聽對方說什麼了?這就是一種隔閡,也是一種間隙。我們無法决定對方的成長脚步有多快,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成長有多快。自己想要改變思維模式,就是日積月累的小習慣養成。不願意說話,每天能够說上幾句話,也是一種習慣。

學會傾聽是一種修養,在傾聽過程中及時給予回應,那樣就會讓溝通的氛圍變得更加融洽。

我們無法决定別人的傾聽程度,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傾聽專注度是如何的?可以讓學會傾聽變成自己的一個標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