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乖小孩也可以很“瘋”
admin
2021-10-19 21:06:19
0

原標題:易烊千璽,乖小孩也可以很"瘋"

#《長津湖》伍萬裏#

電影《長津湖》火了。 上映13天,票房突破40多億。

看完電影,我們不由自主地記住了那個瘋狂又"野性十足"的戰士伍萬裏。 有人說,易烊千璽又給了大家驚喜。

參軍前的伍萬裏(易烊千璽飾)

而這樣的驚喜已不止一次,無論是《少年的你》中的"小混混"劉北山,《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世家子弟李必,還是《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患癌男孩韋一航……他都在角色中遊刃有餘,舉動皆故事,眉目都是戲。

才二十出頭的年紀,就已提名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外界對他也不吝盛讚。

導演曹盾誇他"巧奪天工永遠比不上渾然天成"。 陳可辛誇他"是一比特特別有靈氣的演員"。 就連胡歌在內的一眾明星都成了他的粉絲、認為他是個好演員。

有作品、有人緣、有前途,易烊千璽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魅力呢?

易烊千璽有怎樣的魅力?

接下來,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品鑒。

①努力VS對苦難的昇華

見過易烊千璽的人,都訝異於他的努力。

比如,拍《長安十二時辰》時,他發著高燒但瞞著所有人,直到殺青過後才去輸液。 拍攝《長津湖》時,韌帶斷了,他居然打著夾板繼續拍戲。

這樣的努力,並不是常人輕易能做到的。 為什麼他可以?

有網友說,"那是因為他從小就吃過很多苦"。

眾所周知,易烊千璽有一個"虎媽"。 母親從小對他有著嚴格的教育,2歲時就帶他參加各種培訓班。 5歲時,母親更是辭去工作跑到北京郊外租房住,讓兒子開始學舞蹈。

自那以後,千璽便乖乖地早5點多起床、晚10點多下課。 因為舞蹈班距離租的房子遠,每天往返要4小時。 所以每天訓練完,他便在車上用自帶的小砧板寫工作。

多年以後,母親在節目說:"應該沒有幾個人經歷過我和千璽之間的東西,真的很辛苦!"

而這些苦,似乎並沒有讓易烊千璽崩潰,反而是被轉化成了滋養生命的力量,讓他在演員的職業生涯中綻放光芒。 怎麼做到的?

這可能是因為"吃苦"的同時,甜的部分也足够多。

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母親一直陪著他學習,練舞,甚至自己去學習舞蹈給他做舞伴,認真為他記筆記。 "小時候那段最辛苦的時候,您一直陪在我身邊,鼓勵我。"而這份陪伴也浸潤著易烊千璽,讓他感知到"我是值得被愛的"。

易烊千璽小的時候可以直接與母親吵架或為自己辯解,而不用吞下憤怒;學習跳舞也為自己,可以從跳舞中享受到很多的樂趣。

他的父母可能是允許孩子忠於自己,成為自己。 而不是,用來滿足父母自身願望的工具。

這也可能是,他可以理解那份苦難的意義的原因。

多年後母親和易烊千璽一起上節目,她含淚問兒子,"我知道對你太嚴厲了,你恨媽媽嗎?"已經長大的千璽眼睛濕潤,卻乖巧地說:"沒有,我知道,你都是為了我好。"

天下父母心,總那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所以,在期盼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孩子身上的壓力,允許他們在學習中自由探索找到內生的動力、去理解困難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父母對他們的愛的表達和傳遞。

而這些愛,才是孩子努力的源動力。

②真實VS綜合而深刻的連結

製片人梁振華這樣評估易烊千璽:他是一道光,澄澈且耀眼。

"澄澈"這個詞語,我覺得用得很到位。 和易烊千璽打過交道的人,似乎都能從他身上感受到那種真實、自然的氣味。

綜藝裏,易烊千璽要親手為母親做一道愛吃的菜。 主持人問他,為何將菜擺得整整齊齊。 他脫口而出,"這不是在鏡頭前麼。"實誠的答案,令人忍俊不禁。

易烊千璽就如同《皇帝的新裝》裏的那個孩子,毫無芥蒂地向世界呈現真實。 而這份呈現,又非莽撞無知的,而更像是經由他個人的價值觀塑造而作的反應。

對此,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個,是圍繞著自我的感覺來構建生活的。

比如對職業的選擇,"就是自己做到什麼事情的時候,會覺得我特別自如,我在這個裡面會,好像看到真的適合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在,我在找。"他說。

這也是溫尼科特所說的"真自體",真實地感知,真實地生活。

第二個,是對待外界更為綜合的態度。

在別的孩子肆意玩耍的時候,他已為生活吃足了苦頭。 後來有人問及他那段生活,他說,"也不是很開心,只是習慣了。"

那的確是不快的,本該像同齡孩子般過著上學、下課、與朋友玩耍,與家人團聚的生活,但他錯失了。 在易烊千璽後來的採訪中,他曾提到,那是一種遺憾。

他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沒有否認自我去討好父母,也沒有那種"含著奶瓶"的抱怨,只是清清爽爽地表達。 由此推測,他內心對"好母親"和"壞母親"的感受可能是綜合的,那個陪伴自己的母親是溫暖的,同時也是嚴格而令人不爽的。

其實很多時候,在困難中欺騙自己不難"一點都不苦,其實我挺享受的",真正難的是對自己的情緒、需求始終保持誠實,"我其實是不開心的,但我可以讓自己去習慣、去適應、或者有一天去改變"。

沉穩VS對自我的探索

沉穩,是很多人對易烊千璽的感覺。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評估他:"眼睛是帶著感情的,裡面是有思想,有東西的,我很少見到一個年輕人是這樣的。"

而這樣的外在氣質與他保持自我探索的狀態可能是相一致的。

他閱讀,喜歡讀《未來簡史》《時間簡史》、余華的《活著》、班宇的《冬泳》……作者班宇說:"這小孩挺好,他應該是有自我探索的需求,才看這書。"< /p>

他演戲,在不同角色的演繹中尋找內在。"進入演員行業後,我終於找到了向內在發展的自在生長環境,安心踏實地尋找自己發芽的空間,不再受奇怪事情的影響。"

他如一棵紮根極深的大樹,自在自得地吸收周圍的陽光、雨露、山嵐、霧靄,然後發酵著內在力量,長成一棵與眾不同的樹。

他的自體是豐富、韌性的、穩定的。 而這樣的內在成長,可能跟他的家庭分化比較好有關。

易烊千璽對母親有很深的情感。 在給母親的信中,他曾深情表白愛意。 同時,他對父親也充滿了崇拜和認同,在訪談中他曾多次提到自己的性格像父親,成熟的男人應當是像父親那般。

"永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