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意識真的不一樣,當我們總是思考當前的困境時,我們就會發現,擺脫當前困境的方法就會逐漸呈現出來。 人的局限意識比較强,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總是陷在一個漩渦裡面,無法走出來。 p>
有時候自己會無緣無故產生一些焦慮的情緒,這種焦慮的情緒總是讓自己接下來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如何能够讓自己的內心安定下來? 有些人選擇去深山老林修道,有些人選擇去寺廟進行禪修。 但總感覺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路子。 p>
之前看過這樣的一句話:當你覺得人際關係處理不好,那麼學會溝通就是你的道場; 當你覺得情感關係處理不好,那麼學會親密就是你的道場; 當你覺得工作能力有問題時,那麼提升業務能力是你的道場。 p>
遇到什麼問題了,那麼當下去解决那個問題的覈心要素就是我們的道場。 一個問題出現,如果不去進行解决,選擇逃避。 可以暫時性讓自己心安理得,從長遠來看,相同的問題在後期還會出現。 p>
當我們是學生的時候就會發現,一道題沒有解出來,直接選擇放弃了,不去鑽研和研究它,下一次遇到類似的題目還是不會。 會做的題目基本不用去重複,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自己不會的題型,那麼自己的學習能力再一次提升。 p>
人是喜歡呆在自己舒適圈裡面的,在舒適圈裡面可以悠哉遊哉地游來遊去,沒有什麼壓力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在下降,而沒有得到一個明顯的提升。 這時候就會發現,自己之前那些時間是用來幹什麼的了? p>
在舒適圈中,能够給到自己一個需要奮鬥的目標,甚至需要花費一點時間和精力才够得著的目標,這比較關鍵。 這就會讓自己有事情去做,每天有點奔頭,甚至會告訴自己:當自己實現了這個目標,成就感就會到來。 p>
大腦不用起來,是挺舒服的。 但是很多問題的確需要大腦進行思考,如果大腦不去思考,那麼留給自己的是什麼? 就是一種安逸和享受,在安逸和享受的背後,往往帶給自己的是一種恐慌。 人的內心世界在每一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心理變化。 p>
有時候就在想: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支撐著自己向前奔跑? 自己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畢竟都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但是每個人的內心感受體驗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體驗到的是快樂,有些人體驗到的是痛苦,有些人體驗到的是悲傷,有些人體驗到的是浪漫。 p>
不同的人生體驗帶給我們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自己長年累月在一個地方呆著,沒有去過一些新的地方,也沒有去接觸一些新的人,那麼自己的思想就無法流動起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動起來了? p>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在讀書中可以去看到不同作者對於自己遇到問題的一種探索和解答,我們很多困擾的問題,書籍的作者已經給到我們答案了。 在路上旅行,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文,可以讓自己的內心親近大自然,那一刻,仿佛就是在治癒自己的內心。 和不同的人交流、溝通,可以讓自己產生思考,並且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 p>
生命的長河就是從頭到尾,關鍵點在於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如果準備好了,那就義無反顧向前沖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