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 而第二次的生命,常常是從四十歲開始。 p>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在自己的生命價值中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別人總是會問自己:你考試考了多少分? 我們讀大學的時候,別人會問:你在哪裡讀大學? 我們工作的時候,別人會問:你在哪裡工作? 我們結婚的時候,別人會問:你的對象是哪裡人? 其實這些問題的提出,是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就感覺我們是活給別人看的。 p>
當我們考試第一名、考到名牌大學、對象是有錢有顏,自己就在人群中很驚豔,仿佛活成了別人心目中的樣子。 被別人羡慕、被別人談論、被別人學習,那麼這些之後所帶來的感受是什麼呢? 就是一種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估之中。 p>
當我們某一天失去了這些耀眼的光環,那怎麼辦呢? 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沒有價值了嗎? 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沒有希望了嗎?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的人從小到大,成績優秀、考上理想大學、有一份好工作、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仿佛就走到了人生巔峰,成為人生贏家。 但是當這些都滿足後,他們就開始變得迷茫起來,不知道接下來的路應該何處何從? p>
其實這時候對於這些人來說,是一個人生轉機,是一次人生的蛻變,因為此時此刻就可以開始進行第二次生命的開啟:活給自己的。 p>
自己有夢想,那就去實現; 自己有方向,那就去堅持; 自己想要做什麼,那麼就去嘗試; 這是在尋找自己,也是在活出自己。 當自己感覺到活出自己的那一刻,就會突然覺得人間值得。 p>
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需要去折騰,需要去思考,需要去成長。 當自己停滯不前的時候,以後遲早有一天還需要自己去成長,既然以後還要回過頭來成長,何不自己現在就開始成長起來呢? p>
當活給自己的時候,內心是平靜的,內心是幸福的,內心是有觸動的。 我們無需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但是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人因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就會變得踏實起來,就會變得勇敢起來,就會變得有責任和擔當起來。 p>
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有那種責任和擔當? 首先要瞭解下什麼是責任和擔當? 責任和擔當具體呈現出來的行為是什麼? 這些具體的行為其實我們很多人是沒有學過的,沒有學過這些東西,就讓自己去操作責任和擔當,那麼基本是南轅北轍了。 p>
就像很多人的戀愛婚姻是沒有學習的,在沒有學習的前提下,很多東西是摸著石頭過河。 在摸石頭過河的過程中,自己有時候會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大深坑,那怎麼辦? 想辦法去找石頭來填坑呀。 在尋找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彼此之間的愛在流動。 如果一方搬石頭來填坑,另外一方把石頭撤走,那麼這個坑自然而然還是存在的,最後說不定兩個人就淹死了。 p>
人越是在成長的時候,越是能够感受到那種幸福的强烈感。 有些人就是要在年輕的時候吃够很多苦頭才明白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