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一個道理,每天如果只需要做一件事,做完這件事之後自己想要幹什麼就去幹什麼,整個人的內心是非常輕鬆愉悅的? 如果每天要做很多事情,看似是挺充實的,但是帶給自己的往往是身心俱疲。 p>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總喜歡給自己做加法,覺得這個也行,那個也行,做啥都可以。 殊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回過頭來看發現一個道理:自己好像工作了這麼多年,沒有什麼收穫,這是怎麼回事呢? p>
其實人在非常忙碌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思考,只不過把自己的身體投入進去了,不斷去解决問題,處理問題,但是帶給自己的內心收穫是微乎其微的。 在微乎其微的過程中,自己還沒有發現和挖掘自己的潜在價值到底是什麼。 p>
我們總是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麼? 自己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够讓自己幸福呢? 這是一個持續性思考的問題,在持續性思考的過程中,帶給自己的往往就是不斷的反思和複盤。 p>
所以人生是需要做減法的。 人生在做減法的過程中,專注於某一項技能,只需要在這項技能上不斷投入時間,不斷去打磨,不斷去塑造,不斷去挖掘,從而不斷出成果。 當自己投入時間進行研究了,一般來說,都會有實實在在的回報。 p>
我們很多人常常是幾十年陷入痛苦之中,無法自拔,晚上想要改變,結果第二天繼續原地踏步、按部就班。 為什麼不拿出一年的時間來徹底改變自己呢? 來徹底完完全全塑造自己呢? 在認定的某一件事上不斷去花時間進行打磨,不斷花時間去塑造,哪怕當時沒有收穫。 p>
這其實就是一種認知上的突破,而且這種突破對於自己來說,是一種思維上的巨大改變。 有些人總是盯住一個點來看待問題,但是有些人會盯住一個面來看待問題。 兩種問題的思考度是不一樣的,那麼推匯出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p>
人和人彼此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相互塑造的。 在相互影響和相互塑造的過程中,就會潜移默化形成一種默契。 人的默契來自於哪裡? 來自於相互的信任和相互的成長。 p>
學會給人生做減法,能够减得越少越好,在减少的過程中,抓住自己的覈心任務,抓住自己的覈心要求,從而去塑造自己、打磨自己。 如果每一天都能够確定自己幹什麼,而且只會幹這個,並且努力把它做得更好,那麼對於自己來說就是非常安定的。 p>
人在安定的時候,就會神清氣閑。 就會開始思考自己接下來可以做什麼? 能够把什麼做得更好,而不慌不忙。 當我們每天都很篤定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內心的幸福和喜悅就會湧上心頭,就不會被一些繁瑣的事情繞上心頭。 p>
當覺得自己能够做成很多事情,結果發現確實是能够做成很多事情,但是個人的精力被無限給消耗了,這種消耗的程度對於自己來說,是一種致命點,會持續性內耗自己。 p>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要很清晰一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自己如何去突破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自己應該如何去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些無用的項目或者社交能够减少就减少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