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精神障礙,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admin
2021-12-22 22:01:31
0

原標題:患有精神障礙,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

"醫生,我以前得了抑鬱症,還吃了3年的抗抑鬱藥物,在醫生的建議下停藥了,我已經結婚了,今年準備要孩子,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呢?"

對於精神障礙,在很多患者群體中"會不會遺傳"算是僅次於"藥物"的一個關心的話題。 精神障礙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甚至是隔代遺傳?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精神障礙?

精神障礙是以臨床顯著的個體認知、情感調節或行為紊亂為特徵的一種綜合征。 常與社會、工作或其他重要活動中的重大困擾或功能損害相關。

精神障礙中某些嚴重的綜合征稱為精神病或重性精神病,主要是指以思維障礙和感知障礙為主的,又稱為陽性症狀的症狀群。 本病多以藥物和心理治療為主,根據不同類型其預後不同。

疾病分類

重要診斷分類系統包括國際疾病分類系統(ICD)和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册(DSM),其中國際疾病分類系統(ICD-10)中將精神障礙類別分為:

  • 器質性包括症狀性精神障礙。
  • 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或行為障礙。
  •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礙和妄想性障礙。
  • 心境(情感)障礙。
  • 神經症性、應激相關的及軀體形式障礙。
  • 伴有生理紊亂和軀體因素的行為綜合征。
  • 成人人格與行為障礙。
  • 精神發育遲滯。
  • 心理發育障礙。
  • 通常發生於童年與少年期的行為和情緒障礙。

致病因素

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 許多精神障礙患者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减退,絕大多數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

遺傳因素

應用群體遺傳學(即遺傳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的家系、雙生子、寄養子研究證實精神障礙具有很高的遺傳傾向,孤獨症的遺傳度高達90%,精神分裂症與雙相情感障礙的遺傳度也高達80%,酒精濫用/依賴的遺傳度為60%, 重性抑鬱與驚恐障礙遺傳度相對較低為40%(遺傳度指群體中某一疾病可以由遺傳效應來解釋的部分); 研究還發現,精神障礙的遺傳模式並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屬於複雜的多因素遺傳疾病。

易感精神障礙人群:

⑴有遺傳傾向的人群,本病某些類型具有遺傳性,是基因將疾病的易感性一代傳給一代。

⑵應激事件影響的人群,應激源主要可能是家庭、學習、工作環境中的人際關係等,以及社會生活中的遭遇如戰爭、灾害、意外交通事故、種族歧視,個人特殊遭遇如先天/後天缺陷等等。

⑶神經系統器質性改變的人群,由於遺傳和某些精神發育危險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神經發育障礙。

治療方法:

精神障礙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 治療原則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做出恰當的處理建議。

治療週期需要根據病情變化長期間歇性的治療。

精神障礙的緩解方法

1. 增進精神健康的保健工作,充分加强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和宣教,及時提供正確的心理諮詢服務,提高人們對精神健康的自我保健,是减少與各種應激因素有關的心理障礙發生的有效途徑;

2. 加强遺傳諮詢,防止近親結婚,减少精神障礙發生率;

3. 對一些具有易患精神障礙的"高危人群",包括具有特殊心理素質者和從事高心理壓力職業者,應採取特殊的心理干預措施,提供心理宣洩的途徑,預防和减少精神障礙的出現;

4. 定期進行精神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精神障礙在人群的發生率、發病規律、影響因素和分布情况,結合地區人口構成的變化,為相關部門制訂規劃、進行決策,從宏觀上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提供依據。

溫馨提示:精神障礙的危害不容忽視,不僅影響生活家庭,對患者的健康危害十分嚴重,如發現患有精神障礙疾病一定要及時治療。 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end-

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症

雙相情感障礙、心理問題等

諮詢、治療別烦乱

撥打"0351-7565333"

免費熱線諮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