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从受害者的陷阱中爬出来的?
admin
2022-01-18 16:32:17
0

原標題:我是怎麼從受害者的陷阱中爬出來的? <!---->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和一名普通女性,我專注個人成長近10年,感覺自己真的改變很多,療愈了內心的很多傷痛,但是依然感覺會被一些東西卡住。

這次去參加表弟的婚禮,我又修通了自己內在的一個點,想真誠的和大家分享。

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當年的我未婚先孕,還裸婚,原因在於當時我和大衛都恐婚,對婚姻沒有信心,兩個人還在烦乱要不要丁克,然後就意外懷孕了。

有了孩子後我們很開心,覺得這是上天給予的禮物,也對我們走進婚姻推了一把。

但我們也被意外懷孕打得措手不及,當時二胎政策還沒有放開,在上海生孩子還需要准生證。 所以,得知懷孕後,我們第一時間匆匆忙忙地回老家辦各種證,包括領結婚證。 於是,剛下臥鋪火車的我們倆在十八縣小縣城拍下了人生中油頭疲憊的結婚照。

回到上海後,我定期產檢,挺著大肚子努力工作,忙得團團轉,為即將出生的孩子掙奶粉錢。

我們沒有辦婚禮,沒有拍婚紗照,沒有蜜月旅行,雙方父母贊助了一些錢買了房,所以也沒有彩禮。 只有大姑姐送了一條項鍊和一個戒指,算得上真正的裸婚。

剛開始我覺得沒什麼,但是等孩子大一些,當年的裸婚就成了我心頭的一根刺,尤其遭遇婚後生活的瑣碎、疲憊時,這根刺就隱隱作痛。 隨著青春流逝,走在35歲這道門檻時,內心的委屈和怨懟日益膨脹,覺得自己為婚姻為家庭付出太多,卻什麼都沒有得到,不公和委屈啊。

人啊,就是這麼奇怪,當初你覺得沒什麼,本不在意的事情,後來卻成了耿耿於懷心頭刺,每每遇到相似的場景,就疼痛發作。

但是,這次參加表弟的婚禮卻改變了我內心的執念,消解了委屈。

表弟結婚4年多,孩子4歲,這次他們在縣城高檔的星級酒店補辦了一直沒辦的婚禮。 辦了十桌婚宴,婚宴的規格均價兩千多一桌。 兩個人盛裝打扮,表弟穿西裝,弟妹穿美麗的秀禾服,郎才女貌。 婚宴現場的大螢幕上放著他們去三亞旅拍花費兩三萬的婚紗照。

我臨時被拉去接親,撐著紅傘把新娘從婚車上接到看得到江景的婚房裏。 還臨時客串了一把主持,給他們簡單辦了一場溫馨的儀式,交換戒指、夫妻對拜、給父母敬茶等。 站在臺上的我,為這對新人感動,也會自然想起自己什麼都沒有的裸婚,但是心中卻沒有那麼委屈了。

因為我深深知道我和大衛與表弟、弟妹是不同的人。 表弟對於這次婚宴的評估是:做人就是做名氣。 意思是,這婚禮要辦得有面子。 而我恰恰是不那麼看重面子的人(不然也不會寫文章中自曝這麼多的個人經歷)。

我的收入比表弟表妹高很多,但是如果你問我願不願意花這麼多金錢、時間和精力搞這一場這樣的婚禮,我的答案是:不願意。

對我來說,花兩三萬拍婚紗照,不如拿這些錢去自由行,留下美好的回憶,或者去報個長程的心理學課程,學個一兩年。 對的,我其實特別喜歡旅行和學習。

事實上,當初選擇裸婚,是我在當時情景下做的一個符合自己本心的選擇。

我的委屈是因為自己陷進了下集的劇情:裸婚,什麼都沒有就這樣結婚了,現在還過得這麼辛苦。 沒有看到上集的劇情:裸婚是當初自己的選擇,現在辛苦也是自己的選擇。

如果我像弟弟和弟妹一樣堅持要辦一個體面的婚禮,我也一樣可以,但是,是我自己做了一個選擇:不辦婚禮。 因為怕麻煩,怕浪費金錢和時間。 所以,是的,裸婚是"我的選擇"。

我和大衛願意在婚前花時間花錢去雲南、四川、廣西、西藏等地到處旅行,但是我們卻選擇裸婚,因為我們就是這樣的人啊。

如果我能更誠實地直面自己,我就會清楚,我的過去是由我自己創造的,我的現在和未來也是我自己創造的,但是有時候我也會軟弱,也會對自己撒謊,想活在受害者舒服的陷阱裏。

再退一步說,我如果真的對裸婚這件事耿耿於懷,我現在也可以為自己做一些什麼,而不是活在怨氣和委屈中。 比如我可以補辦婚禮,我可以去拍婚紗照,我也可以去蜜月旅行。 但我沒有做,我就活在委屈裏。

我很清楚劇情的上下集內容,但是我只選擇其中的某一個片段,然後像祥林嫂一樣,一遍遍去反芻,活在受害者模式中,自己給自己製造痛苦。

你是不是也是和我一樣,有時不願意自我負責,陷落進受害者的劇情中?

前段時間,有個30多歲的女性來訪者,委屈地對我說,她父母一邊為她包辦了所有的事情,育兒和家務,一邊罵她沒有用,什麼事情都不做也做不了。 比如她的父親一看到她在廚房做事就嘮叨,"你出去出去,我來我來。" 她很痛苦,甚至抑鬱了,覺得自己的抑鬱都是父母造成的。

當然,她的父母這樣衝突的行為管道很有問題,父母的包辦和貶低會妨礙了孩子的自主性、自我能力的提升。 但是,如果以更自我負責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生活,父母嘮叨不讓你幹,你就不幹嗎? 是誰做了不幹的决定?

她可以選擇不做事,也可以選擇在父母的嘮叨中堅持做事。 她如果實在受不了父母的包辦和貶低,她現在還可以選擇帶著老公和孩子搬出去,和父母分開住,遠離帶給自己傷害的父母。 但是她並沒有這麼做,而是 一邊承受著父母的打擊和貶低,一邊享受著父母帶給她的好處,一邊怨恨父母,一邊又依賴父母。

這就不是一個自我負責的態度。

如果我們想要幸福,一定要從受害者模式轉變為自我負責的模式。

當我們不想對自己的一切負責任,希望人生的不如意都有別人來承擔,外在表現就是活在受害者的劇情戲碼裏:是父母從小這樣對我,把我害慘了; 是伴侶一直對我不好,傷害我; 是孩子叛逆不聽話,讓我痛苦難過; 是公婆、鄰居、同事一直在找我麻煩,給我添堵…

如果我們變得更成熟,內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即承擔起發生在自己身上一切,為自己負責。

也許你所創造的過去不能被真實的改變,但是現在和未來等你編寫。

這兩天在書上看到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 strong>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我們才能在過往的土壤裏開出嬌豔的花朵,真正綻放自己。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在成熟,而不是徒增歲月,只成熟了外表。

文章轉載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近2000篇原創親子/兩性/個人成長心理文章,精神分析學習,7年陪伴,少點內心的衝突,多點精神的自由。

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2022年度課程表

【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常年招生)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家庭教育指導師·智慧父母培養計畫】

張沛超+Zvika +張維揚大理開講(1.23-26)

張海音客體關係系列連續培訓專案 什麼 婚宴 弟妹 婚紗照 劇情 表弟 婚禮 父母 孩子 受害者 張沛超 張維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