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底,我市出現了新冠疫情本土確診病例,面對突然緊張的防疫情境,我們可能會出現情緒、思維、生理、行為等方面的异常表現。 為緩解大家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自我調適能力、减少疫情相關精神心理問題的發生,為大家提供心理自助調適策略。 p>
普通福斯如何心理自助與調適? strong>
1. 科學認識,積極面對。 p>
通過官方通路獲取防疫知識及疫情實況,切勿相信和傳播非官方的小道消息。 將對疫情的過度恐慌轉化為嚴謹、科學、適度的個人防護,積極踐行勤洗手、戴口罩、開窗通風、少聚集的防疫要求。 p>
2. 接納情緒,合理宣洩。 p>
要理解面對疫情時產生的焦慮、害怕和緊張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並不是個人意志不堅強或內心太脆弱。 要自我覺知情緒,通過合理通路宣洩情緒,例如通過聽音樂、深呼吸、冥想訓練等方法來放鬆身心,平穩心態,减少無謂的憂慮與擔心。 p>
3. 規律生活,活在當下。 p>
保持健康的生活規律,早睡早起,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豐富樂趣和愛好。 p>
4. 發掘資源,尋求支持。 p>
通過簡訊、電話、互聯網等管道與親朋好友、工作夥伴保持交流; 也可以向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心理服務人員、社區志願者等尋求幫助。 p>
5. 適應環境,製定計畫。 p>
儘快適應在特殊階段的工作(學習)模式和生活方式變化,製定合理計畫,有效利用時間,注意勞逸結合。 找到或培養適宜、健康的休閒娛樂管道,做好時間的管理和把控。 p>
6. 主動覺察,及時求助。 p>
如果發現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偏離常態,影響自己日常學習、交往、工作等方面,且此狀況持續2周以上,可以先通過撥打熱線電話或者借助網絡平臺獲得遠程專業心理疏導服務。 如果效果不佳,請及時告知家人或朋友,在他們的陪同下,前往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就診。 p>
如何對兒童青少年心理支持與疏導? strong>
1. 理解孩子可能的行為表現:害怕、哭泣、難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p>
2. 傾聽孩子對疫情相關事件的反復描述或提問。 p>
3. 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包括疫情、疾病、死亡等問題,家長和老師要保持溫和、耐心的態度,不回避、不責備,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給予適宜的回答。 p>
4. 陪伴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恐懼等异常情緒表現的孩子,可以通過撫摸、擁抱、陪伴入睡等管道,增强親子關係重建安全感。 p>
5. 尊重孩子用自己的管道表達害怕的感受。 p>
6. 寬容孩子在學校表現出暫時的退步或不適應學校生活等現象,不要責怪,應該給孩子開導和鼓勵。 p>
常用的減壓放鬆科技
1. 呼吸訓練(腹式呼吸和想像訓練)
(1)把你的雙手輕輕放在腹腔神經叢(肋骨與腹部的分界點)部位做腹式呼吸。 當你做了幾分鐘的腹式呼吸時,身體會變得舒適,並且開始放鬆。 p>
(2)想像能量隨著每一次吸氣湧入你的肺部,並且立刻儲存在腹腔神經叢裏。 想像這個能量隨著每一次呼氣,流向你體內的所有部位。 在大腦裏描繪一下能量流動的過程。 p>
每天至少連續練習5~10分鐘。 p>
2. 正念冥想放鬆
正念訓練是指通過有意識地覺察當下,並對每時每刻所覺察的體驗不加評判,從而產生的一種覺察力。 p>
營造一個溫暖、舒適、放鬆、不受外界干擾的環境; 衣著儘量寬鬆,或躺或坐,調整好你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身體上; 可以播放一些正念練習引導語。 p>
當你每一次呼吸時,請充分感受呼吸給身體各個部分帶來的感覺,讓注意力跟隨著空氣在身體裏流動,嘗試去捕捉身體各個部位每一個細小的感受和動作。 不需要思考或者判斷,只需要感受和體驗。 p>
結束訓練前,慢慢地將注意力帶回到你所在的空間,留意一下周圍的聲音。 接著,輕輕地活動一下手指和脚趾,感覺力量慢慢回到身體上,然後輕輕地睜開雙眼,回味正念訓練帶給你平靜、祥和的力量。 p>
3. 蝴蝶拍科技
"蝴蝶拍"是一種心理穩定化科技,在面對應激時可用來平復心情,能新增我們的安全感和積極感受。 p>
"蝴蝶拍"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雙臂在胸前交叉,雙手輪流輕拍自己的臂膀,速度要慢,左一下、右一下為一輪,4~6輪為一組。 p>
停下來,深吸一口氣,感覺如何? p>
如果好的感受不斷增加,可以繼續下一組蝴蝶拍。 p>
在進行蝴蝶拍的時候速度要慢,就好像孩提時期母親安慰孩子一樣,輕而緩慢。 通過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新增安全感從而平穩心緒。 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