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唐蘇勤《哀傷諮詢與哀傷治療(原書第5版)》譯者序|新書推薦
admin
2022-03-29 20:59:49
0

原標題:王建平、唐蘇勤《哀傷諮詢與哀傷治療(原書第5版)》譯者序|新書推薦

<!---->

作者簡介:王建平,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蘇勤,深圳大學心理學院助理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暫時失去了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暫時失去了當面互動的學習環境,暫時失去了賴以謀生的工作,暫時失去了談笑風生的常聚,也讓很多人永遠失去了至親至愛。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社會學者阿什頓·維德裏(Ashton Verdery)與同事的測算,每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會使處於其社會網絡中的9名親人受到影響; 由此推測,中國至少有5萬多人因疫情突然成為喪親者。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性與防控措施的特殊性,疫情喪親者面臨著無法與親人告別、無法舉辦喪葬儀式、無法保留重要遺物、經歷多重喪失、社會支持不足等困境,他們的哀傷歷程更複雜,心理健康問題更凸顯。

2020年也是我們團隊開展哀傷研究的第十個年頭。 2010年年初,我在一次會議上從多年好友、瑞士蘇黎世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安德烈亞斯·梅爾克爾(Andreas Maercker)處第一次得知了延長哀傷障礙(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這一新的精神障礙診斷,便從此開啟了我的探索哀傷之旅,我當時的碩士研究生唐蘇勤則成為第一位負責執行項目的團隊成員。 十多年來,我們團隊不斷壯大,一直致力於考察中國喪親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探索延長哀傷障礙在中國人群中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發針對中國喪親者的心理服務方案,並積極關注及引進國外資源, 如於2016年年初出版的《哀傷治療:陪伴喪親者走過幽穀之路》(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Creative Practices for Counseling the Bereaved)。

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後,我們團隊在北京師範大學的資助下迅速發起"看見哀傷,與愛同行"的公益服務專案,聯合國內外哀傷領域專家對國內心理諮詢師進行哀傷諮詢培訓與督導,培養內地第一批哀傷諮詢師,並由他們為疫情喪親者提供公益哀傷諮詢。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雖然我們已竭盡全力為諮詢師們提供系統的培訓,也常常被專家、諮詢師與志願者們的無私奉獻感動,更是為喪親者的無條件信任而動容,但更多時候,藏在我們熱心與忙碌之下的,是一顆誠惶誠恐的心—我們真的把最優秀、 最前沿的哀傷理論與實務技能以最系統且易傳播的管道遞送給國內同行了嗎? 囙此,2020年接到翻譯本書的邀請,對我們而言意義非凡。 J.威廉·沃登博士這本《哀傷諮詢與哀傷治療》自1982年第1版問世以來,其對四項哀悼任務的原創總結、對哀傷理論與研究進展的周全介紹、對不同喪親類型與實務技巧簡明扼要的講解、對哀傷諮詢師自我探索與自我照顧的關切,持續影響著哀傷領域的科研與實務工作者。

十多年前,我們以學生的姿態如饑似渴地學習本書的前四版,瞭解"活到老,學到老"的沃登博士如何根據哀傷研究新發現逐步修正自己提出的哀悼任務。 第三項哀悼任務"適應一個沒有逝者的世界"。

在第1版中為"適應一個沒有逝者的環境",只涉及外部日常生活環境,而從第3版開始考慮到適應外部、內部與精神世界,並根據最新研究加入了意義建構的視角。 第四項哀悼任務更是經歷了數次更新:在第1版中,受到佛洛德對哀悼看法的影響,第四項任務原為"從逝者那裡收回(withdraw)情感能量,並重新投入(reinvest)到其他關係中"。

到第2版和第3版時,受到客體關係視角的影響,該任務被修改為"將對逝者的情感重新安置(relocate),並讓生活繼續"; 隨著1996年丹尼斯·克拉斯(Dennis Klass)與同事提出"持續性聯結"這一概念並獲得越來越多的實證證據支持。

第4版中該任務被進一步修改為"在保持與逝者的持續性聯結中,開始新的生活"; 由於後續研究發現持續性聯結並非總對喪親後的適應過程有益。

在最新的第5版中,沃登博士再次修改措辭,以求更準確地傳達第四項任務的精髓—"在繼續人生旅程的過程中找到一種管道來紀念逝者"。 沃登博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與對知識的精益求精,可見一斑。

此外,第5版中更新的網絡哀悼資源等內容,在後疫情時代再次閱讀時不得不感歎沃登博士的遠見。 現今,比起十幾年前在哀傷領域的蹣跚學步,積累了一定理論知識與臨床經驗的我們有幸以同行的身份,更胸有成竹地肩負起這份責任,迫不及待地將本書第5版隆重引薦給國內的精神健康實務工作者。

這本譯著是由我們帶領團隊中以喪親與哀傷為研究及臨床實務方向的成員共同完成的,成員中有在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有已畢業現正從事企業、高校心理服務工作、科研教學工作的碩士、博士,還有為疫情喪親者提供公益諮詢而加入團隊的心理諮詢師。

我們想感謝J.威廉·沃登博士為哀傷諮詢師們書寫了這部如此系統實用的指南,並基於哀傷領域研究新進展對內容進行不斷反覆運算,讓我們通過翻譯得以重溫舊知、獲得新知。 儘管我們團隊十分認真和努力,竭力保證知識的準確傳達,但我們在翻譯過程中還是常常感歎,要做到信達雅實屬不易。 如果讀者在閱讀時遇到任何問題,請不吝賜教,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會認真記錄,並在後續印刷版次中改進。 同時,也歡迎讀者就閱讀中萌生的想法與我們討論,以本書為溝通橋樑,推動中國哀傷領域研究與實務的發展。

《哀傷諮詢與哀傷治療(原書第5版)》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pAptA0m3a361MlzXFaINeMmJ5ULT+qz1crB9Zo+mUNOZhIvbPTW9MierhGqBbX/Wi/c+qioToSD62jJ96YTTDniOaJ7Y+gaArBixUqwzY88="/>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掃碼與【華章心理君】成為好友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加入華章心理讀者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小編會在工作日定時通過好友申請

原來你也在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