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線上團體小組
這是一個實戰演練小組
這是一個刻意練習小組
這是一個基礎諮訪訓練小組
這是一個詩意書畫小組
這也是一個諮詢師勝任力的訓練
這裡有:逐字稿訓練和督導
工作逐句點評 詩歌朗誦書畫寫意 三掃和正念練習 還有課外閱讀資料、專業類、文學類等 span>
這裡有引領你專業成長的可靠師長和志同道合的同伴,讓你的諮詢師成長道路不孤單。 span>
這裡訓練你從語言資料到經驗層面的"點,線,面,體"。 span>
這裡訓練你對"體驗"的覺知,發展從體驗到語言,語言到體驗雙向通道的能力。 span>
這裡訓練你用易心八法"承析啟"對"情感,願望,衝突"的識別與回應,對常見的來訪者類型和對話模式進行討論,幫助營員在實踐中啟動。 span>
這裡也是一個幫你向1000小時迸發訓練動力學心理諮詢培訓,建構起你的專業身份。 span>
【感受回聲和迴響】
"易心八法"—張沛超精神分析本土化"承,析,啟"在心理諮詢中的使用基礎訓練小組從2021年8月推出來後,已連續開展五期,磨墨計畫不斷陞級反覆運算創造新的訓練模式。 經由前五期,我們收集了帶領者和營員們的迴響如下:
楊醉文:
張沛超老師在教學中也多次使用角色扮演的管道,結合他的見地與"易心八法",同樣的一段資料,看出更多不同的層次,也融合了更多的視角與理論。 p>
這讓我更加相信,演練諮詢片段的管道,是一種非常有優勢的教學方法,它被用在點亮計畫與集光計畫當中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塊,營員臨場發揮,更有靈活性,然後使用張沛超老師教學中最核心的,也是最"拙"的管道——逐字稿的打磨,從演練過程的逐字稿中逐字逐句的盤,關鍵字的"點", 比如時間,地點,人物,情緒詞,一句話的主謂賓狀補,在對話中出現了怎樣的重複,怎樣的變化,從這樣的"散點"中擬合出有型的"曲線",串聯起邏輯上的主軸,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發生了什麼? 來訪情感,願望,衝突是什麼? 一個場景,一些人物,一段光影逐漸的凸顯出它的面向,而諮詢師作為一個"化合物"與來訪的空間發生碰撞,催化了什麼? 沉澱了什麼? 而什麼東西又變得更解構了呢? 層層推進到更立體的狀態,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涉及"承析啟"三法與基礎心理諮詢科技的聯系,還有相關理論的補充,在訓練後期,會推進到張沛超博士的ABCRS模型和6C模型中。 p>
這是一個‘短期內能提升諮詢科技的方法’,但也意味著背後,需要額外的付出與努力,不僅僅是傳統觀念上的努力啃書,完成工作,還有去"體驗這個世界",通過讀詩,運動,與大自然接觸,或者發展自己的愛好。 p>
跟著營員一起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這世界如此豐富多彩,人的心靈和靈魂更是廣袤無邊,老師不一定處處都比學生優秀,而讓學生超越老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是我們所有教學團隊的衷心願望。 p>
段滌非:
心理諮詢永遠不是只通過書本和課程能學會的。 某些理論和概念需要被具體的經驗飽和才能真正成我我們的東西。 理論和概念某些時候像是某個地方的旅遊手册。 而如果你想要知道那裡的陽光是什麼溫度,風聞起來會怎麼樣……就需要親自去到那裡。 p>
這也是我們通過"點亮和集光計畫"想要做的事情:小組成員扮演、回應,大家一起討論理論和科技的要點,嘗試抵達諮詢的場景,在共同創造的經驗中學習心理諮詢。 p>
孫貴忠:
我非常喜歡"磨墨計畫"這個名字,磨墨的過程,就是我們打磨自己的過程,透著濃濃的工匠精神,我也非常喜歡這個教學。 p>
回想2015年開始參加張沛超老師的系統學習,張老師所傳授的心法如何才能轉化到自己的經驗中,真是求而無門,我們幾個學習的諮詢師組成小組自助,也是散而無力。 p>
而現在卻有這樣的"磨墨計畫"專門課程訓練,真是感歎現在的諮詢師們的資源與機遇並存的美好,這個升級版"點亮和集光計畫"可以讓諮詢師獲得更有針對性的臨床勝任力,就是知道怎麼做諮詢,而當初我們學習的時候,如果有這樣的課程輔助我更好的學習張沛超老師的精神分析覈心理論, 也不知道現在是怎樣了? 但我相信比現在的我更資深,期待與你一起繼續努力沉浸"磨墨"中。 p>
李文鋒:
成為一比特更具勝任力的諮詢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陪來訪者在原本受困的心靈世界裏走出一條新路,這需要諮詢師對於幽微的心靈世界足够熟悉。 充分的理解、共情、有效干預都是以此為基礎。 p>
曾到過某處的前人為我們留下路標,通過理論的學習我們能够窺見一二,但要掌握對這些路標的使用,不是僅靠理論學習可以搞定的。 分裂投射否認躁狂等各種防禦機制、內在客體關係的移情,就隱含在來訪者一段段故事、一句句述情、一瞥瞥眼神、一個個沉默裏,這需要諮詢師對相應體驗是熟悉的。 p>
諮詢工作需要理論架構,需要背後關於療愈的見地,需要對於心靈世界的經驗熟悉,這樣我們才能在"平淡無奇"之處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才能陪來訪者看清更深的困頓之局,一起設法"出局"。 和來訪者一起面對困頓和痛苦,"驗之""悟之""出之""化之"都需要細緻功夫,磨墨也是一個細緻的過程,有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玩耍吧! p>
劉籽萱:
磨墨練習對於小組每一個人來說提供的絕對不止練習本身,這是一個寶貴的空間,一群真誠、溫暖、用心的夥伴,願意用生命去感受生命。 做為帶領者也收穫了很多力量和新的理解個案的視角。 p>
在一周周的相遇中,看著夥伴們如此投入的練習,和她們回應中這麼快的變化和進步,總是讓人感覺諮詢師的道路從來不孤單! p>
黎華龍:
學招是學不完的,甚至越學越沒自信。 有時候是因為"招數"沒有和"功夫"融合一體。 p>
當這個磨墨計畫(後來陞級點亮、集光計畫)進行一段時間後,我甚至認為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成為接受督導和進行個人體驗之外的重要訓練管道,對新手老手都會有莫大的幫助。 p>
它類似傳統功夫裡面的"單招練習"以及"拆招練習",把練招和練功結合到一塊。 對諮詢師而言,就是打通從體驗到語言,從語言到體驗這任督二脈。 因為諮詢師既需要充分發揮體驗的功能,讓意象,感覺,感受等充分放活,又要巧妙地使用語言結網。 p>
這個練習絕不僅僅是"話術",它的招是以"懂勁""聽勁"為基礎,也就是感受複雜的心理動力為前提。 持續地進行這種訓練,諮詢師將會變的穩定、放鬆、靈敏而靈活。 p>
營員迴響
"易心八法"是張沛超博士的臨床諮詢技巧體系中的覈心,"承,析,啟,截,渾,逐"來自於"自在心理學"臨床版"綜合動力經驗療法(IDET)"之第十大模型"易心八法"之前六法,是最重要的臨床心理治療操作手法。 "承析啟"是"綜合動力經驗療法(IDET)"中最重要的、最基礎的心理諮詢操作手法及心法。 span>
能够不拒不迎,不犧牲來訪者的可能性,不以自己的解釋覆蓋來訪者的經驗。 與來訪者在一起,松活輕巧,粘連跟隨,不丟不頂,圓融無礙。 以此展開那些未被開展的,貼近來訪者的情感、願望、衝突,促進體驗過程化,過程體驗化。 span>
張沛超老師的體系博大精深,也新增了新手學習的難度,特別是個案量不足會導致訓練時間不够,"承析啟"的逐字稿訓練是需要一萬小時,而這對很多營員而言是很難短時間內達到的,所以我們開啟了為了訓練"承析啟"三法基本功的訓練小組。 span>
2022年陞級,推出配合張沛超博士連續培訓基礎班"點亮計畫illumination",他進入更深度訓練,配合張沛超老師中級班的"集光計畫Echo-lighting"。 span>
本次推出第六期,總結之前訓練小組的情况和營員的需求,對基礎訓練的點亮計畫有調整,由二比特經驗豐富人氣最高的的帶領老師楊醉文和段滌非帶領。 span>
下一篇:抗擊疫情心理調適指南(學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