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居家久了,有了抑鬱症怎麼辦? 五個方法與你分享
admin
2022-04-08 13:41:44
0

原標題:居家久了,有了抑鬱症怎麼辦? 五個方法與你分享

<!---->

一個人的念頭就是這樣,時而激情,時而頹廢,時而向上,時而消沉。 人的思維是多變的,最近很多人都在居家,要麼居家休息,要麼居家辦公。 當一個人長期居家的時候,內心的焦慮感和抑鬱感就會出現。

不少朋友發來資訊說:最近挺抑鬱的,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其實所謂的抑鬱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內心世界是怎麼樣的,那麼顯示出來的就是怎麼樣的。 我們的念頭如果總是盯住自己的情緒,關注自己的情緒,關注久了就會很容易抑鬱。

抑鬱的產生是需要環境的,如果自己每天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安排,就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思考自己是抑鬱還是抑鬱了。

那麼在居家這段時間,如果感覺到自己有一點抑鬱了,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該睡覺的時候就要睡覺,不要覺得第二天不用出門,就可以很晚睡覺,反正第二天可以繼續有時間睡覺。 平時十一點左右睡覺,那就繼續十一點左右睡覺。 平時早上六點左右起床,那就六點左右起來。 作息規律一切正常起來。

第二:每天至少找一個人說說話。 長期居家,人的交流氛圍就會缺乏,這時候怎麼辦呢? 那就需要自己主動去聯系朋友或者陌生人,與他們親切交流,在親切交流的過程中,能够產生能量的互動,並且會讓彼此珍視彼此的友誼。 友誼的長期建立,是需要時間的培養,長期沒有時間的培養,那麼自然而然就冷淡很多了。

第三:保持閱讀的習慣。 閱讀書籍是改變一個人最好最快的管道,我們的思維模式如果長期被當下的環境所影響,而自己又深陷其中,帶給自己的就是一種牢籠的感覺。 一旦出現牢籠,那麼帶給自己的是什麼呢? 就是抑鬱。 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和注意力就會被書中的內容給影響,從而忽視了自己的抑鬱情緒,就會在閱讀中逐漸改變自己的心力和精力。

第四:自己做飯。 做飯這件事看起來挺繁瑣的,但是能够從中獲取智慧和內心的平靜。 每一次自己在做飯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自己去操作,而且自己在做飯的時候,就會思考:如何讓這頓飯做得更好吃點? 如何讓這頓飯做得更加有營養些? 而且在做飯的過程中,培養自己不急不躁的狀態體驗。 做飯是一門藝術,而且是對自己有益身心的,從做飯中找到樂趣。

第五: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件事。 人要具備成事思維,怎麼來理解呢? 就比如我接下來的半個小時要寫一篇文章,那麼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其它事情先暫時放在一邊,而是把寫文章當成頭等大事,一旦自己寫好了,那就不用去管了,就直接進入到休息狀態,或者醞釀下一件事應該怎樣完成。

一個人的心理改變是需要長期的習慣培養的,在這種習慣的前提下,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會自我控制,會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怎麼樣了,會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在此時此刻應該要做哪方面的調整? 不斷進行修正,不斷進行調整,從而調整到自己最佳的狀態。

抑鬱情緒的出現是正常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見,只要自己心中有方法去面對,那麼就不用那樣驚慌失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