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减肥的七個秘密
admin
2022-04-13 17:02:32
0

原標題:關於减肥的七個秘密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上周,編輯小夥伴問我要不要寫一篇關於减肥的文章。 作為一個體重穩定在120斤的人,實在沒資格談减肥。 但如果你問我是怎麼長胖的,我相當有經驗。

知道怎麼長胖,和知道怎麼變瘦,其實是一回事。

人是否容易胖,和基因有關。 不過這篇文章不談基因,只談吃的心理意義,和長胖帶來的好處。 讀完之後,也許你會發現阻礙你瘦下來的真正原因。

關於吃

吃,帶來安全與溫暖

失戀了,吃點巧克力吧。

明天就是Deadline,點個外賣吧。

冬天的夜裡好孤獨,喝點酒吧。

心情不好的時候,比"包"更能治百病的,是"吃"。 為什麼呢?

從生理角度看,血糖升高,幫助人更好地控制情緒。

從心理角度看,人在高級的心理發展階段遭受挫折,會退行到低級階段,尋求低級階段的滿足。 當一個人被工作壓力搞得快崩潰時,很可能暫時退行到口欲期,此時"吃"最能滿足他。

口欲期的特點是,什麼都不會做,一切快樂來自於吃(奶)。 吃,意味著需求被滿足,建立能活下去的基本安全感; 意味著和媽媽產生深刻的聯系,體驗到被媽媽照顧的溫暖; 意味著和被吃掉的對象融為一體,獲得力量。

吃東西時,這些美好的體驗都被喚醒,焦慮和孤獨自然得到緩解。 或許有人會問:"我知道吃能緩解焦慮,但吃和孤獨有什麼關係?"

吃是最原始的建立關係的方法,嬰兒探索世界的動作之一,就是把東西放在嘴裡,看看能不能吃。 有些吃人部落,認為吃掉親人可以永遠和親人在一起,就是在用吃建立關係。 我們雖然不吃人,但會有類似的感覺,好像吃過東西之後,就沒有那麼孤獨了。

吃對於人,有這樣重大的意義。 當我們缺乏更成熟的處理情緒、建立關係的能力時,自然會投向吃的懷抱。

吃,補償過去的匱乏感

中國人吃飽飯的歷史很短暫,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 問問周圍30歲以上的人,很多人的父母小時候有過挨餓的經驗。 饑餓帶來的匱乏感,存在於民族和家族的潛意識中,比我們能覺察到的更深。

我小時候,難得去外面吃飯。 每次去飯店,父母點菜都小心翼翼,一定不會點貴的。 吃完飯,哪怕不好吃,父母也要說:"這頓飯吃得真實惠。" "是啊,很值得。" 用實惠而不是好吃評估一頓飯,說明剛脫離饑餓不久。 明明不好吃,還熱火朝天地吃完,安慰自己沒有浪費錢,說明我們很窮。 這一場景讓我倍感辛酸——為什麼吃飯是這樣沉重的一件事?

這種匱乏感一直跟隨我到成年,我時常因吃而覺得委屈。 餓了一頓飯,委屈。 自助餐吃少了,委屈。 有人勸我別點飲料,委屈。< strong>委屈的結果,是用多吃補償自己,自然瘦不下來。直到工作後,賺了錢,想吃什麼吃什麼,這樣過了幾年,委屈才漸漸平息。

打獵的原始人,飽一頓饑一頓,吃高熱量的食物囤積脂肪,可以在打不到獵物時多活幾天。< strong>現代人豐衣足食,囤積脂肪不是為了滿足現實需求,而是為了安撫內心對貧窮與匱乏的恐懼。在潛意識層面,二者做的事是一樣的——用吃對抗死亡。

吃,可以釋放攻擊性

有些人平時看著挺溫和,心情不好的時候,吃起東西來狠狠地撕咬,好像在出氣。

梁山好漢的經典臺詞之一,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吃,尤其是吃肉,不管是從"咬"這個動作來看,還是從"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這一內涵來看,都是攻擊。

吃素的人偶爾吃頓肉,可能更有體會。 我有一陣子吃素,某天生老闆的氣卻無處發洩,衝動之下去喝羊肉湯。 吃著羊肉,我想:別人欺負我,我欺負羊,這樣好嗎? 但我替羊著想,誰替我著想? 不管了,吃吧。 吃飽之後,有種欺負他人(羊)、報復世界的快感,被老闆責備的憋屈感减少了很多。

通過吃釋放的攻擊性,不僅指向動物,也可能指向自己。 吃過多的東西,讓腸胃不好受,是對自己的攻擊。

我們總覺得胖人脾氣更好,或許因為胖人把攻擊性釋放在了食物上,或者釋放在了自己的腸胃上,於是不釋放在別人身上。

關於胖

有人覺得,胖是因為意志薄弱,太放縱自己,沒有付出努力保持身材。 我不這樣認為。< strong>任何一種狀態,想要長期保持,都需要充分的理由。不管是胖還是瘦,體重偏離正常值,都是對自身性吸引力的壓抑。

長胖,讓關係更穩定

我的朋友C,單身的時候100斤左右,身材就像古龍寫的:該胖的地方絕不瘦,該瘦的地方絕不胖。 她結婚後,兩年內胖了25斤,時不時跟我念叨要减肥,但語氣很猶疑。

我問她:"如果你瘦了,會發生什麼?"

她說:"我100斤的時候,每年能收到二十幾個表白,現在表白基本絕跡。可以想像,瘦下來的話,喜歡我的异性又要多起來。"

"那不挺好的嗎?"

"我怕自己扛不住誘惑啊。剛看了《邪不壓正》,幻想彭于晏的腹肌,擔心以後遇到身材特別好的男人,我會不會出軌。如果真出軌了,我老公一定很傷心。我可不忍心讓他難過。"

於是我懂了,C是故意長胖的,讓自己的女性魅力降低,面對的誘惑變少,出軌的機會也减少。 長胖,是她嚴厲的超我的要求。

好多人結婚之後會長胖,就是傳說中的"幸福肥"。< strong>一方面,或許合理分工提升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婚姻給人的暗示是穩定,而不是吸引更多异性。這時,長胖是對婚姻的維護。

長胖,意味著不想長大

和C同時長胖的,還有我。

單身的時候,我大約105斤。 幾年前,有個男生對我有好感,提議出來吃個飯。 那天我穿了靴子和短裙,他一共說了三遍:"你今天好漂亮啊。" 一個直男,懂得讚美女性,非常難能可貴。 但聽到"漂亮"兩個字,我感覺很不自在。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現在的男朋友,幾乎沒說過我漂亮,但天天誇我圓潤可愛,不知不覺我就長到了120斤。 雖然象徵性地說了幾次想瘦下來,但都沒行動,因為內心深處對這樣的關係很滿意。

之前那個男生稱讚我漂亮時,暗示的是:你是個成年女性。< strong>成年,意味著要成熟,要承擔責任,而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位置。當男朋友說我可愛時,暗示的是:你是個孩子。< strong>孩子,意味著被人照顧,可以任性。我從小到大,獨立、懂事、能幹的一面發展得很好,輕鬆、快樂、任性的一面被壓抑了。 在親密關係中體驗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感覺,對我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

圓潤可愛是父母對孩子的審美,而不是男性對女性的審美。 長胖,意味著允許自己處於孩子的位置上。

把親密關係變得像親子關係,會帶來一種安全的錯覺——成年伴侶可能會離開對方,但父母不會拋弃孩子。 長胖,也是對分離焦慮的防禦。

長胖,是對父母的忠誠

孩子長大的過程,是個逐漸離開父母,走向更廣闊天地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