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會享受人生,擁有再好的物質也無用
admin
2022-04-13 17:02:48
0

原標題:學不會享受人生,擁有再好的物質也無用

<!---->

最近因疫情原因社區被封,在家百無聊賴的我開始打掃衛生,以此打發我那旺盛無處消耗的精力。

在收拾一堆瓶瓶罐罐的時候,發現有許多東西都未用過,其中包括舍友送我的茶葉,整整齊齊幾罐,各種口味,打開一看,裡面還有養生草藥,丟在一邊近一年,我竟然一口沒喝。 一看日期,全部過期了。 撕開倒掉時,才發現配料是如此的豐富蘋果、玫瑰、决明子、荷葉龍井……

越看越心疼,一堆完整透著香氣的茶葉,卻要全部丟掉。

說好的養生,說好的善待自己呢?

以前總覺得因為什麼都沒有,生活才過得不好。 這一刻感到,過不好人生不僅僅是因為物質缺乏,更是思想意識的欠缺。

< strong>學不會享受的人,好東西放在面前也不知道用。

< span>-01-

相比之下我的舍友,一個地道地道的上海女孩,她的生活卻完全不同。

剛合租時,廚房衛生間貼滿她的各種掛件擺飾,冰柜上排滿冰柜貼; 房間經常收拾,每次都收拾好久,而且不許有人打擾,必須全神貫注地收拾,精心設定佈局; 她的房間豐富而充盈,各種生活用品整齊排放,像個小量販店; 她有一堆香水,出門就要噴一噴,房間也充滿香味兒; 無論何時,她都要保持著乾淨整潔,光鮮亮麗。

她身邊總是會出現一堆稀奇的東西,我從未見過的小玩意兒,重繪我對生活的認知。

我曾不解:只是租房而已,何必這樣,明年住哪裡還不知道呢!

可她卻不以為然:這些都是我要用的呀,不弄我不生活了嗎?

想想之前的租房經歷,在上海這樣變幻莫測的大都市,一年一換早習以為常,甚至租房時就已經為未來的搬家做準備了,哪裡會在意這麼多小細節,小感受呢。

我們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只一牆之隔,卻像過著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她過的是"家",我 過的 像人生的過客。

這不禁讓我陷入了沉思:也許,這才是人生該有的樣子吧。

-02-

世人總喜歡把生活的質量與經濟掛鉤,卻忘了思想的匱乏。

最近一則熱搜#被林徽因的人生軌跡整 破防了#, 發佈者想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排在熱評前列的卻是"前提是要有錢",隔著荧幕都能聞到酸味兒。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8MY9RGaCWaBsd6kkgG/pScmJ5ULT+qz1crB9Zo+mUNMtq8vPQ+dWtmqJwuRFwhzsHK7HVwHzpdQgMs8NDBSPAUnshpEogg2Bo5GgPJBh8hk="/>

林徽因家世確實好,祖父是進士,父親是清末明初的政治家,家底殷實。 她16歲時就隨父親遠赴歐洲遊歷,開闊眼界,為後期的成就打下堅實的基礎。

許多人只知林徽因命好,遊歷歐洲,留學美國,卻不知她在國內曾度過長年逃亡生活。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動猛烈進攻,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帶著兩個孩子輾轉各地,開始逃亡生活。 他們一邊奔波逃命,一邊開展建築勘察工作。

本來富裕無憂,有保姆伺候的日子,突然跌入穀底,家務活全都需要自己動手做。 做飯,洗衣,鋪床,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 習慣拿筆桿子寫詩畫圖的梁林夫婦並沒有囙此而苦惱,坦然接受了這一切,沒有抱怨,仿佛這些是他們應該學會的技能。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69sN8Ip3srJQEvztaqmSmcmJ5ULT+qz1crB9Zo+mUNPkkfEff4zwb7hDPPU7tarzaJInFLOR4x8fx4ezlNTLgcDs/QpyfQW/hrsoZC78QCY="/>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圖片來源於網絡)

爆炸成了生活的伴奏曲,有一次先聽到前面有爆炸聲,林徽因和梁思成一人拎起一個孩子就跑,隨後炸彈掉落在離房門15米的地方爆炸。 後來被炸習慣了,聽完爆炸聲他們還會和朋友們侃侃而談,評論這個炸彈怎麼樣。

雖然生活充滿艱難和危險,但林徽因心中從來沒有拋弃美好。 在奔波中途經沈從文的故鄉湘西,林徽因想起沈先生小說《邊城》中的翠翠,欣賞著眼前的美景,隨後給沈從文寫通道:

"天氣好到不能更好,我說如果不是在這戰 期中, 時時心裡負著一種悲傷哀愁的話,這旅行真是不知幾世修來。 說到打仗你別過於悲觀,我們還許要吃苦,可是我們不能不爭到一種翻身的地步。"

在她眼中,戰亂中的一花一草也是極美的。

1939年在龍頭村,林徽因和梁思成建造了唯一為自己設計的房子。 他們拿出了全部積蓄,建了三間大房間,還有一間廚房,一間傭人房。 戰亂中租不到傭人,廚房便成為林徽因常待的地方。 很難想像,一代才女在烟火與碗廚間穿梭是什麼樣子。

林徽因對房子簡單裝修一下,鋪上粗木地板,窗前做一個小書架,木凳鋪上飾布,這樣一個家就完成了。 林徽因常在家裡插上大把野花,房間瞬間變得溫暖無比。 在煤油燈下為孩子講《解牛篇》,教孩子念唐詩宋詞,帶孩子們去看老師傅做陶瓷瓦罐,她會像孩子一樣開心大叫。

林徽因女兒梁再冰回憶說:"當時我就感覺那個房子非常溫馨,舒服極了。"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tFrMB+7VwiBW2HbD2hOnH8mJ5ULT+qz1crB9Zo+mUNNw9JAYz1a+sIzsolAMqirYxUTyTUQ8zJdPe6uhW6HWBJA5J6Ma9hf18AIp3Fufptg="/>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圖為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 截圖來自CC TV記錄片《 梁思成與林徽因》)

林徽因給費正清夫婦的信中寫道:

"這兒的陽光總是异常的明媚,天空晝夜湛藍,雲朵自在愜意地飄動。"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截圖來自CC T V記錄 片《梁思成與林徽因》,中間為林徽因)

這個房子林徽因只住了半年,然後又投入奔波中。

林徽因即使在戰亂逃亡年代,依然不會忘記運用眼前的條件,為生活創造溫暖。

-03-

作家王爾德說:"愛自己就是浪漫的開始。"

從前我曾認為自己的不開心是房子沒有租好,窗戶不够大,樓層不够高,陽光沒有灑進來。 於是我不停地換房子,結果均不大滿意。

現在發現,陽光不是靠天給的,是要從自己的內心散發出來的。

近期上海疫情嚴重,我住在病例頻發區域,社區已被封19天。 看著每天的數據增長,周邊也不時冒出病例,心中難免煩躁。

但我知道,煩躁是無用的,我們能做的只有照顧好自己。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ZEdxni/u2gmtwZ8CLj8V0cmJ5ULT+qz1crB9Zo+mUNN9NQmwdzdqqsjW+oSDgGqvsZxRPWpZX2daRh/Gpxxh92pt4HfsexBYV7qSDDRqdjc="/>

因為每天待在屋裡,每次做核酸檢測排隊就是難得的出門機會。 此時我便放下手機,享受屬於我的幾分鐘的沐浴陽光時刻,戴著我的大圓眼鏡,試圖看得更遠些。

瞅瞅路邊的花花,遠處的綠色,觀察一樓居民養的幾只小鸚鵡,還有三盆碩大的蘆薈,邊拍照邊感歎著:這得够做多少次臉部護膚啊!

別人均在低頭看手機,默默排著隊,而我卻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傻子,站在那裡左看看右看看,渴望把眼前的風景多塞點進眼睛裏,順手再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