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媽對孩子暴怒。| 叢非從
admin
2022-04-16 16:58:51
0

原標題:當媽媽對孩子暴怒。| 叢非從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作者:叢非從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公眾號:叢非叢(ID:congnotcong)

1

豆豆5歲了。

有次週末,媽媽和豆豆約好了早上10點去朋友家玩。 臨行前,豆豆在家玩積木,媽媽就邊整理出門的東西邊提醒豆豆:"別玩了,趕緊收拾下出門了"。 豆豆不太耐煩地說:"好了,知道了!"

10分鐘後,豆豆媽媽看到了豆豆還在玩得起勁, 脚紋絲沒動,嘴裡還"嘟嘟"著。

豆豆媽感覺有股火不受控制地往外湧,然後暴怒了:"你怎麼還在玩!" 一雙手就像不受控制一樣,直接將豆豆搭起來的積木拆散了。

豆豆""一聲就哭了,媽媽也被自己嚇著了。 在豆豆眼裡,她真是一個恐怖的媽媽。 在媽媽眼裡也是如此,真是一個恐怖的自己。

可是自責不能解决問題,這也不是豆豆媽媽第一次暴怒了。 要讓媽媽停止暴怒,我們需要的不是責怪和控制,而是需要去理解媽媽的內部世界:

是什麼讓她暴怒了。

2

是被忽視。

媽媽發現豆豆沒有動,感覺自己被騙了,自己的話成了空氣,自己的著急只是一廂情願。 這時候媽媽的心就滴血了,在內心很深的地方,有一些媽媽自己都意識不到的聲音在呐喊:

第一層:我的情緒需要被看見。我已經很著急了,你知道嗎? 萬一遲到了怎麼辦? 別人會怎麼看我們? 別人等得不耐煩了怎麼辦? 我很擔心你知道嗎? 你看到我的慌亂了嗎?

第二層:我的聲音需要被回應。我跟你說話你聽到了嗎? 你看到我了嗎? 為什麼你不回應我? 為什麼你要騙我? 為什麼你不在乎我? 為什麼你不理我? 為什麼讓我一個人在做出門這件事? 為什麼! 為什麼!

第三層,我的存在需要被肯定。我對你來說到底重要嗎? 你在乎我嗎? 你的眼裡,除了玩具,除了你自己的世界,有我嗎? 我對你來說,是可以一起相伴的人嗎?

自己被忽視的創傷被啟動了,這讓媽媽感覺特別無助。 那一刻,仿佛天地間只有自己一人,還有無盡的黑暗和勞累。 旁邊這個本應該配合自己、支持自己的人,只有袖手旁觀。

這些無助在那一刻媽媽沒時間意識到,她能意識到的,就是: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表面上是憤怒,內心深處則是"自己的存在不被看見"的呐喊。

3

豆豆發生了什麼。

豆豆:我在玩,我很開心。 你看我的積木搭得厲害嗎? 漂亮嗎? 我是不是個很聰明的孩子? 我是不是個很棒的存在? 我是不是很有能力? 我是不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驕傲? 雖然沒人欣賞,但我能自我陶醉。

媽媽:不好意思,不想關心你在想什麼,不想關心你的積木搭的怎麼樣,不想關心你的心情,並不在乎你的開心。< strong>我只想關心一件事:你到底準備沒準備好出門!

豆豆也沒被看見。

這也是一個不在乎孩子內心的媽媽。

媽媽不被孩子看見,媽媽也看不見孩子。 這個家庭裏,其實誰也看不見誰。< strong>只有"事情應該怎麼做"、和"你沒做好事情我很生氣"。

在媽媽的暴怒中,豆豆放下了積木,哭了起來。 雖然沒有給到媽媽想要的回應,但起碼,豆豆從自己的世界裏出來了,和媽媽發生了全身心的互動。 媽媽的脾氣,達到了某個層面的目的。

4

媽媽可以怎麼做。 至少3個方法:

最好的管道是看見。 如果有時間和能力,可以去看見孩子的開心,先花時間分享他的開心和成就。但這個需要高能量的母親,不勉强。

退一步的管道,是媽媽安撫自己。

我需要被看見,因為我不確定我在這個世界上是否是重要的,從小到大都不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重要的。 我的出生或許就是多餘的、不被歡迎的,這讓我覺得難過。 可沒人在乎我這種難過,於是我壓抑了這種難過。

當我長大後,孩子做出了一個忽視我的動作,讓我壓抑的從小到大的"我不重要"的創傷再次被啟動,讓我暴怒。 那是我對父母的憤怒,是對他們看不見我的、無法表達的憤怒。

現在我需要從孩子那裡確認自己的重要性,可孩子並不虧欠我。 我可以把精力轉向自己,安撫自己,找到證明"我的存在,即是重要"的管道。 這個過程,就是養育自己。

再退一步,媽媽可以看到自己並表達自己,邀請豆豆看見自己。

可以用商量的管道表達自己的擔心:媽媽現在很著急,我們必須要趕緊出門了。 因為如果我們遲到了,對方就會等著我們。 首先這是個很不禮貌的行為,是不對的。 其次,對方等久了也會不開心。 換位思考下,豆豆你和別人約好了時間,你喜歡別人遲到嗎?

如果媽媽勇敢些,也可以嘗試袒露自己的內心:豆豆,媽媽對你來說重要嗎? 如果重要的話,你可以為了我趕緊收拾一下嗎? 因為媽媽現在很著急。

較差的方法就是使用憤怒强行要求孩子關注自己。

更差的方法則是媽媽脾氣也不發,忍了。然後自己沒被看見,自己也看不見自己。 這種被忽視的創傷再一次壓抑,等著下次更大的爆發。

5

當媽媽對孩子暴怒,不必自責於自己的脾氣為何差,為何又傷害到了孩子。 自責不能解决問題,因為你對自己的控制是有限的,意志力是有限的。< strong>真正避免暴怒的管道,就是媽媽問問自己:

我怎麼了?

我需要什麼?

我可以怎麼安撫自己?

< strong>當媽媽先安撫自己,才有可能安撫孩子。

來源公眾號:叢非從(ID:congnotcong)

作者,叢非從,一個好玩、深邃又實用的心理諮詢師,研究關係、情緒和成長,著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原來,懂比愛更重要》、《薩提亞模式與自我成長》等。 他的微信公眾號是congnotcong,趕緊去把你落在那的靈魂撿回來吧~

< strong>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 strong>九州心理2022年度課程表

【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常年招生)

【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家庭教育指導師·智慧父母培養計畫】

以性為議題自我探索體驗工作坊(5.1-3)

張沛超家庭深度動力工作坊杭州站(5.2-4)

陳燦銳榮格曼陀羅繪畫療法連續培訓(5.13-15)

羅家永全國心理拓展實操高級班(5.20-22成都)

張海音客體關係精神分析連續培訓(5.20-22貴州)

蔡仲淮國際臨床催眠師認證系統培訓(5.26-29)

張維揚博士覺夢工作坊第三期廈門站(6.10-12)

金天博士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工作坊(6.24-26)

李曉駟心理諮詢技能深化連續培訓(8.5-7貴陽

徐鈞自體心理學連續培訓專案(廣/深/長8.5-7)

邱麗娃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連續培訓(8.25-28)

zvika舞動|身心之戀系列(大理8.26-29)

陳伯煒國際潛意識引導OH卡系統培訓(9.10-11)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