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一個人想要改變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認知,二是榜樣
admin
2022-05-04 17:46:43
0

原標題:一個人想要改變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認知,二是榜樣

<!---->

一個人真的想要改變,實在太難了,很多時候是自己的一種懶惰之心在作怪,或者說是自己沒有那樣的一種信心來對自己進行改變。 有一種改變是因為看見才會去改變,而另外一種改變是因為相信才會去改變。

因為看見而去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前方有食物,自己直接跑過去就可以拿到了; 因為相信而去改變,是隱晦的,是看不見前方有食物的,那個食物是被收藏起來的,但是自己知道自己跑過去就會有食物。 但現實很多人因為沒有看見前方有食物,所以就原地不動。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活動,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抉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盼。 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那樣的一種勇氣和信念相信自己未來一定會獲得什麼,這就是一種底氣的自信。

因為相信而去改變,一般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認知,我們必須認知到自己的水准,認知到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認知到自己要成為一個人物,而不是動物。 很多的大師既然能够成為大師,就是在歲月的磨礪痕迹中,他戰勝了很多人類的低等需求,而不斷探索精神、心靈、藝術層面的需求。 從而在自己的領域中一展抱負。

比如說我的認知是今天可以偷懶,沒有關係的; 於是就開始玩起來了,就不去動腦子了。 到了明天,覺得也沒有關係,今天還是可以繼續玩耍起來,就這樣每天玩耍,發現自己毫無長進。 但是內心深處有一種聲音出來:沒有關係的,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活得痛快。 長此以往,這就是自己的認知了。

但是還有一種認知:今天必須要把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掉。 無論多麼晚,絕不拖到明天去做,因為明天還有明天要做的事情。 於是自己的今日事今日閉思維就强化形成了,那麼在此後的人生中,做很多事情都會顯得比較有清晰的看法和自律的要求。

我們很佩服那些自律的人,其實佩服的不是這個人,而是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自律行為,這種行為自己身上沒有,但是對方身上有,就會覺得自己如果也有就好了。 於是第二個條件就出現了。

第二個條件是榜樣。 我們為什麼要找榜樣,因為前輩就是我們的前途。 當我們找到榜樣,看榜樣每天的思考,每天的進步,每天的複盤優化,每天的精益求精,我們就會覺得這樣的人真是自己的榜樣。 每天觀察對方、研究對方,那麼對方的一些行為就會潜移默化影響自己的心智,就會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就會讓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跟自己的榜樣一起動起來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在榜樣的身上,自己的內心會有所觸動,那麼必定就會有相應的行為出現。

當自己的認知層面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維度,自己又能够找到榜樣進行對標。 這兩個條件都滿足,自己無形之中就發生了改變。 改變不是想要改變就可以改變的,改變的背後是需要一些動機和條件的。

既然改變有被動改變和主動改變兩種,那麼主動改變要成為我們的常態化。 只有主動,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出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