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的痛:如何避免子女缺愛?做好4件事,培養優秀的孩子
admin
2021-08-05 19:41:41
0

原標題:單親媽媽的痛:如何避免子女缺愛?做好4件事,培養優秀的孩子

文|朱身勇

很多夫妻現在的婚姻都像"雞肋",想過過不好,離婚又有很多擔心,哪怕婚姻沒有一點價值。我以前輔導過一個客戶,她老公又賭,又有暴力傾向,經常對她拳腳相向,甚至經常在孩子面前打老婆,孩子被嚇哭了他也不管,哪怕這樣,女人就是不想離婚。

其中,孩子是所有女人最關注的問題,因為我聽過太多女人抱怨"我也想離婚,但是為了孩子不能離,他不能缺少父愛,孩子不能在單親家庭中生活,我害怕他心理會出問題"。

要知道,孩子不需要你們是夫妻關係,他需要的是父親和母親,需要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

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婚姻與孩子的關係呢?如何離婚後,也能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生活?

第一,做好離婚家庭的形象建設。

從一個家的結構上來說,家裡要有父親,母親,有孩子,但是離婚後,結構就變成了父親和孩子或者母親和孩子。

雖然父母不是夫妻了,不在一起生活了,但是父母和子女可以單方面構成一個家庭。

很多人覺得離婚了,這個家就沒了,其實這是很錯誤的想法。

離婚只是夫妻關係解體,但是親子關係是還存在的,孩子接受的愛一樣不少,關鍵要看你們如何引導離婚,如何協商共同撫養孩子的問題,這些問題解决好,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第二,做好與子女的分離建設。

以前大多都是母親帶孩子,離婚後,如果撫養權判給男人,那後面主要由父親擔負照顧孩子日常起居的責任,如果孩子跟著父親,我們需要注意孩子跟母親的分離。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面對分離,他會有很强烈的抵觸,這個時候,一定要回應他,也不需要隱瞞或者欺騙,如果任他自己發洩情緒,他可能會感受到被拋弃感。

我發現一些孩子在哭著喊"我要爸爸"或者"我要媽媽"時,另一個人都會說"他早死了",被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心理很容易出現問題。

第三,做好親子的單邊關係建設。

這個"單邊關係"是指以前孩子和父母都住在一起,但是以後他要學著接受父母不在一起,他也不需要父母一定是夫妻關係,他需要接受這個問題。

第四,做好為子女答疑解惑的建設。

父母離婚時,孩子一定會有很多困惑,他會問"你跟爸爸怎麼了,你們不要我了嗎?爸爸為什麼要搬走?爸爸還回來嗎?"父母不要隱瞞,欺騙,或者敷衍,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就要解决他們的這些困惑。

孩子處於不同的年齡段,需要處理的方法也不同。

我以前見過一個60多歲的客戶,她一直在提"我們家孩子……",我很好奇問她"你孩子多大?",她說"孩子30歲了,他說只要我和他父親離婚,他就不活了,我很害怕他會做出什麼傻事"。

要知道,孩子18歲以後,他就是一個獨立的成年人了,他可以獨立思考,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個案例中,父母想要離婚讓他接受不了,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所以他說的話是在威脅母親。

對於已經成年的子女,你可以直接告訴他"我跟你父親的婚姻遇到了麻煩,他在外面長期不忠,我無法忍受了,我也做過很多挽救,現在我要離婚"。

對於未成年的子女,你可以說"我們離婚了,我們不是夫妻了,以後我們分開住,但是他還是你的爸爸,我還是你的媽媽,我們都很愛你。"

有些女人說,為了不讓孩子受到他父親的影響,我不會把他父親不忠的事情告訴他,還有人隱瞞他們離婚的真相,孩子問父親在哪兒了時,她都會說"他死了",或者說"他不要你了""他出國了"……

孩子追問"他為什麼不在我們家了?",有很多人會搪塞過去"你還小,不懂,長大就懂了"。

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婚姻需要感情,婚姻需要有質量,我和你父親的關係破裂了,我也努力過了,但是大家還是不能在一起,所以才離婚"。

當你這麼跟孩子說時,孩子心裡會開始思考這件事,他也會對婚姻,對婚姻經營有一個更全新的認識。

作者:朱身勇,復旦MBA,婚姻管理學派創始人,著有暢銷書《婚外情治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