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吃早餐,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就如"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一般,這早餐也能分出個高低貴賤。
?有人在路邊的攤位上,買套煎餅果子、喝碗豆腐腦加兩根油條,10分鐘吃飽,抹抹嘴繼續一天的忙碌——
這叫"小吃"
。
而有的則身處優雅安靜之地,沏上一壺茶水,食些精美的糕點,與朋友邊聊天邊享受,動輒3個小時出去了——
這叫"早茶"
。
可見雖同為早飯,但無論是從環境、質量、價位上,層次都相差甚多,
早茶是消遣,而早餐則是飽腹。
其實在早些年間,早茶的檔次還沒有這麼高
,不僅僅是粵港地區,在北京、天津、上海、揚州等地都有茶館和茶棚的存在。
這些茶館僅有方桌板凳,設施簡陋,
所接待的也都是腳夫、路人等做體力活的人群
,一大壺紅茶或者綠茶,吃些簡單的糕點,再高級的,也不過添加了些相聲小曲,博弈下棋等文娛活動。
在這數百年的文化改革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導致這種"生活形式"全國性的沒落,唯有在廣東,香港兩個地區,"早茶"被保留下來並發揚光大,並"隱藏"到了酒樓之中,他們將其稱為"歎早茶","歎"在粵語中意為慢慢享受。
抛磚引玉的"茶"
"早茶"自然不只是茶,只不過是以茶為名,抛磚引玉,茶水已經退居二線,點心才是真正的主角。
這點心又可分6大類:
葷蒸
:鳳爪、排骨、牛腩等蒸制過後的肉食。
甜品
:水晶糕、蛋撻、豆沙酥等五穀糕點類食品。
小籠蒸
:燒麥、蝦餃、海鮮包等,更貼切一些可稱為"帶餡麵食",大都為"死面"包制。
大籠蒸
:叉燒包、豆沙包、蓮蓉包、鮮肉包等,比小籠蒸體積略大些,大多數都是"發麵"做皮。
煎炸類
:煎餃、炸春捲、炸雲吞等,都是煎炸之食。
粥類
:滑雞粥、及第粥、生滾魚片粥、皮蛋瘦肉粥等各種特色粥品。
從種類繁雜的點心中不難看出,
食客之意不在"茶",而是精緻美味的"茶點"
。
早茶為什麼只在粵港發揚
早茶如此受歡迎,除了其本身的優勢外,當地還得有一定的消費水準,吃一頓正兒八經的廣式早茶,最少在200元以上,而普通的早餐管飽也就20元,整整相差10倍之多。
而廣東、香港兩地屬貿易地區,經濟繁榮,經濟條件優越,自然就有能力消費得起"早茶",說白了就是——
有錢
。
吃早茶的都是什麼人
其實
並不是每個廣東人都會吃早茶的
,不僅僅是價位難以接受,飲食節奏也不符合大部分上班族的生活,最多會在節假日等有空閒時吃。
不管是香港還是廣東,能去吃早茶的人可分3類:
退休老人、生意人和來自外地的客人
。
老人退休後閒暇時間多
,一壺茶,幾份點心,與街坊朋友聊天敘舊,一般是來得早,離得晚,一坐就是一上午,對他們來說這已經不是早飯了,而是純粹的是為了消遣。
生意人
也非常中意"早茶",因為茶樓中安靜清幽,是個談生意,招待客戶,增進友誼的好去處。
再有一種,
就是外地來的客人
,廣式早茶聞名全國,既然來了,就必須得去茶樓,感受一下廣東的"茶文化",也不枉此行。
小吃與早茶的差距
有的朋友說了,早茶再高檔,也無非是製作精良一些的"小點心"罷了,像廣東街頭賣的腸粉、蝦餃等小吃,
為什麼"混入"早茶中就能賣這麼貴
,檔次就變得高大上了?
其實除了上面所說的"
價位
"、"
環境
"外,還有"
服務
",吃早茶時除了應付的菜品錢,還有
服務費
的存在,有的店是按人數收費,有的是按百分比消費來算的,大約都是在10%左右。
——輕肥說——
相信看到這裡您也能明白了,
"廣式早茶"賣的不僅僅是茶,還有"優雅的環境"與"高端的服務"
,如此種種,都是煎餅果子、豆腐腦、拉麵等街頭小吃所不能比擬的,價格方面的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個東西受大家歡迎,自然有它的道理,所以對還在為"早茶"和"早餐"烦乱的小夥伴們說一句:
享受美食時,不要太在意價格,吃好喝好,對得起自己就好
!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