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又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亞洲水塔"等,由於青藏高原地勢非常高,以至於阻礙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深入到我國內地地區,使得我國西北內陸呈現出荒漠景觀。
也正是因為如此,葛優在電影中曾經異想天開地說"如果在青藏高原開一個口子,也不要太寬,只要50公里,那麼我國將會多出多少個魚米之鄉啊"。
雖然葛優的這項設想不可靠,但仔細想想也有幾分道理,事實上,如果青藏高原沒有隆起,可能我國的南方地區將會是另外的風景吧。
青藏高原沒有隆起之前
據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大約在4000萬年前,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環境和如今完全不同,據研究發現,當時的西藏中部地區和如今的西雙版納非常相似,不僅降雨量較多,而且溫暖潮濕,整個地區呈現出熱帶雨林景觀。
我國地質學家從一個來自西藏的琥珀發現,
大約在4000萬年前,當時的青藏高原地區生活著許多龍腦香植物,
而這些植物是如今亞洲熱帶雨林的代表植物,它們最高只能生活在海拔為1300米的地方,這也意味著當時的青藏高原海拔不會超過1300米,而如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了5000米。
在青藏高原沒有隆起之前,來自印度洋的水汽能够直接深入到這裡,為這裡帶來豐沛的降水。豐沛的降水和溫暖的環境,
滋養著這裡的植物們,而植物又是食物鏈的根基,當植物茂盛時,動物種群也會隨之而茂盛。
只是,由於印度洋板塊不斷擠壓歐亞板塊,由於這兩個板塊的密度、厚度大小相差不大,以至於青藏高原地區被抬升。
在喜馬拉雅隆起之前,喜馬拉雅地區還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只是在距今6000萬年前左右,這裡逐漸形成了陸地,並呈現出熱帶雨林氣候。
隨著時間的推移,青藏高原逐漸隆起,使得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向北傳輸時受到阻擋,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地的降雨才逐漸稀少。再加上在對流層中,高度每升高1000米,溫度就會下降6攝氏度,使得這裡的溫度較低,常年被冰雪覆蓋,囙此這裡形成了
高原草甸景區,甚至是高山雪山
。如今,由於這裡獨特的環境,使得這裡景觀與其他地方呈現出明顯的差异。
如果青藏高原沒有隆起
如果青藏高原沒有隆起,那麼我國西藏地區的氣候應該和雲南類似,西北地方的乾旱也將會有所緩解。但是
,這也會導致我國東部地區不會像現在這樣濕潤,甚至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華南地區會呈現出沙漠氣候景觀。
之所以我國南方地區會出現沙漠,是因為副熱帶高壓的統治。簡單來說就是
在世界各地南北緯30度附近,無論靠不靠近海洋,幾乎都是熱帶沙漠氣候,
比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亞沙漠等。
我國之所以沒有沙漠地區,恰恰是因為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在青藏高原地區斷裂,而夏季風環流則得到了强化,
從而導致來自海洋的水汽能够深入到我國內地,使得我國絕大多數地區主要受季風影響,雨熱同期,非常有利於發展農業。
如果沒有青藏高原,或許我國河流走向就不是自西向東,甚至可能也沒有這麼多條大河了。
首先,
青藏高原的隆起導致我國地勢西高東西,這才可以使得我國的水流方向是自西向東流。
如果青藏高原沒有隆起,那麼西部地區的降水將會增多,但這些降水有可能順流而下流向了更西的地區等。
除此之外,青藏高原是亞洲水塔,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就是發源於此,如果青藏高原沒有隆起,那麼當地的雪山以及冰川也將會消失,大江大河的源頭也將不復存在,到時候這些河流可能也不會存在
,即使會存在,河流的大小、走勢等也會發生變化,而這又會導致我國古人生活的區域發生變化,或許整個世界的格局也會囙此而發生變化。
總而言之,人類是依託於環境才能存在的生物,如果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發生了改變,那麼文明、制度、文化等可能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結
學習地理要有地理思維,而地理思維就是要將方方面面融入到地理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青藏高原沒有隆起,那麼這不僅會影響到當地的氣候環境,還會對物種,乃至人類文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現如今我們之所以能够保持這樣的狀態,恰恰是因為青藏高原隆起了,並且成了世界之巔。